11月30日,“陜公大學堂”系列公益講座2024年第四期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32個城市同步開講。從哈爾濱到海口,從拉薩到臺州,33位專家學者將“理論大餐”送課上門,在全國各地再次掀起理論宣講的熱潮。
在北京,九江學院駐武寧縣官蓮鄉東山村第一書記、東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全國先進工作者譚翊泉將他與東山村的故事娓娓道來。從城市扎根鄉村,把青春寫在田野,近十年間他日復一日地奔走在田間地頭,將脫貧攻堅的理論創新付諸實踐,通過創新基層治理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讓東山村實現了從“貧困村”到“示范村”的蛻變。
在江西上饒,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適教授聚焦“中國共產黨農業經濟思想的百年演進”,系統梳理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實踐歷程,精準提煉了其內在的理論邏輯,讓農業經濟思想的智慧之光跨越歷史長河,在東塘鄉的田野間熠熠生輝。
在湖北武漢,湖北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開展集體學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謝富勝主講“探索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理化體系”,深刻闡釋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貢獻、現實邏輯、實踐偉力,有力論證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云南昭通,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謝倫裕作“思想史視野下的‘精準扶貧’——基于貧困人口長期追蹤數據的發現”主題報告,并與昭通學院參與“832工程”的師生走進云中苗寨開展實地調研,共同見證彝良縣作為脫貧縣的顯著變化與成就。
在河北石家莊,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馮秀軍圍繞深入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思政課,深刻闡釋了全會精神融入各門思政課的路徑方法,幫助一線教師學深悟透全會精神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回答好“怎么進”“如何教”,持續增強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入腦入心效果。
在山東泰安,泰山腳下,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教授朝樂門以“敘事智能與數字空間戰略:講好中國故事的創新路徑”為題,探討如何通過敘事智能技術系統性構建面向人工智能的中國故事敘事模型,推動中國故事在數字化時代的傳播路徑創新,助力在全球文化傳播體系中進一步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和話語權。
在浙江臺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與民營企業的發展”主題報告描繪出浙江以至全國民營企業發展藍圖;在青海西寧,“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報告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動能。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王保林、應用經濟學院教授裴建鎖從不同視角,深入解讀如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內蒙古財經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教授王志剛,易華路集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盧興盛,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李貴銀,黑龍江大學法學院院長哈書菊,廈門大學信息學院教授賴永炫,湖南省政協常委、農業農村委主任徐宏源,西藏自治區綜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陳剛,智本創新論創始人李國旺,新華社高級編輯、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信用領域首席分析師、中組部第24批援疆博士服務團成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數字化發展局掛職總工程師胡俊超等“陜公大學堂”校友講師智庫團成員,分別聚焦“內蒙古如何發展數字經濟”“驚才風逸,壯志煙高——屈原其人與其文”“以法治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未來已來:深度解析人工智能與大模型的革命性應用”“以湖南之為助推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十五五’時期發展形勢分析與潛在投資機會”“寧夏藍海戰略的智本創新之路”“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與新疆實踐”等主題,為各地聽眾送上了精彩紛呈的理論宣講。
“陜公大學堂”系列公益講座主要由各地校友會承辦,面向校友和群眾廣泛開展理論宣講,打通基層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云南校友會會長胡曉輝表示,“‘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陜公。’責之所在、道義在肩,舉辦‘陜公大學堂’系列公益講座是母校在新時代傳承弘揚陜公精神的重要舉措。希望‘陜公大學堂’不斷擴大覆蓋面、提升影響力、增強吸引力,組織更多知名專家將深奧的理論娓娓道來,為干部群眾答疑解惑;希望更多校友參與到‘陜公大學堂’組織籌備工作中,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點亮理論之光。”
為更好地凝煉紅色精神譜系、傳承紅色基因、服務地方發展,中國人民大學以誕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前身“陜北公學”為名,于2023年創辦全國性群眾宣傳教育品牌“陜公大學堂”系列公益講座,通過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專家解讀,以縱橫比較的視野講清“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以追求真理的精神講準“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以扎根實踐的角度講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變“單一講”為“系列講”、變“校內講”為“各地講”、變“平面講”為“立體講”,致力于打造“獨樹一幟”的先鋒課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教學平臺、理論宣傳的重要陣地以及各地各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
自創辦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始終高度重視“陜公大學堂”系列公益講座的開展,廣泛匯聚師生校友智慧,不斷加強校地聯動,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持續提升“陜公大學堂”品牌影響力。迄今為止,“陜公大學堂”已舉辦5季共145場、覆蓋線下線上聽眾累計10萬余人,為各地干部群眾奉上了一場場有學術深度、有現實啟示、有理論價值的精神盛宴,開辟了“學理化”宣講新境界,掀起了“群眾性”學習新熱潮,增添了“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以教育之功、學術之力,為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特別是理論宣傳教育工作作出積極貢獻。根據中央關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的有關部署要求,2024年8月31日,“陜公大學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宣講舉辦,針對各地發展實際與當地干部群眾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和存在的思想困惑,進行全會精神宣講的“精準投放”,有力地配合了中央宣講團的宣講報告,受到各省市自治區宣傳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熱烈歡迎,助推全會精神入腦入心、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