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過程中,鄭杭生先生獨樹一幟,提出“社會運行論”。多年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以社會運行論為基石著力建構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形成了學科積淀深厚、時代特征鮮明的“社會運行學派”。
一、始終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學”的發展方向
提出“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的學科建設方針,并確立“開發傳統、借鑒國外、立足現實、創造特色”的學科建設路線,科學處理“古今”“中西”“理實”三對基本關系,在關鍵時刻不斷廓清和指引學科建設方向。
▲ 鄭杭生先生“中國特色社會學”文集
▲ 社會運行論的形成與發展
▲ 本學科唯一的國家級優秀教材一等獎《社會學概論新修》
二、貫徹“全人”教育理念,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以團隊從游、氣質養成和“田野課堂化、課堂田野化、田野與課堂有機翻轉”為特色的“田野課堂”教學改革有聲有色,形成了常規課堂、加餐課堂、田野課堂三位一體的教育教學體系,產生了廣泛影響。
▲ 田野課堂教學改革
三、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積極優化學科布局
圍繞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治理的重大戰略和現實問題,打破學科樊籬,成功創設老齡社會與養老產業、新型城鎮化與協調發展、新技術革命與社會治理、公共健康與衛生服務多個科研融合創新平臺,知識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同時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16-2022年期間,共獲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14項,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46項。
▲ 社會學四大科研融合創新平臺
四、自覺擔當歷史使命,無私奉獻公共產品,全力服務和支撐全國社會學學科建設
舉辦的《人口研究》《社會學評論》《社會建設》三大期刊完整覆蓋本學科所有學科方向,極大地拓展了學科發表園地。創建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CLASS)并率先免費開放數據,形成集科學研究、實踐教學、智庫支持、社會服務于一體的數據平臺。持續舉辦中國社會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口發展高層論壇、中國政治社會學講習班、中國老年學學科建設論壇等十余種品牌性學術活動,構建了豐富的學術交流平臺。
▲ 社會學學科三大專業期刊
▲ 社會學學科三大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