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xiàn)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勉勵廣大青年,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人大青年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殷切囑托,在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團結奮斗、勇當先鋒。以實際行動踐行“青春向黨、不負人民”,努力成為“復興棟梁、強國先鋒”。
傳承紅色基因,爭當先鋒闖將
2012年,習近平同志在中國人民大學觀摩正在進行的“紅船領航”新生黨員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研習會,聽取同學們學習經(jīng)典著作的體會。
十年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近百名“紅船領航”學員作為優(yōu)秀學生代表參與重大活動、現(xiàn)場見證榮光。
“紅船領航”先鋒營是學校繼承陜北公學辦學傳統(tǒng)、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黨員的品牌項目,重點圍繞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理論學習、意志品質訓練、綜合能力提升等模塊支持學生全面成長。十年來,“紅船領航”先鋒營已先后培養(yǎng)超過2000名優(yōu)秀學生骨干,多次獲得全國和北京市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獎項。“紅船人”的榜樣引領作用在校園里得到更加廣泛的認可。
學習體會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人大“紅船人”第一時間組織學習,原原本本學、完完整整學。“紅船領航”輔導員鄭槐泠說,“我們要讀懂黨的最新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立場觀點方法,讀懂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讀懂黨的二十大為我們描繪的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途”。
面向未來,“紅船領航”計劃黨員先鋒營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探索更好促進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融合的新路,在“選、育、培”等方面全面升級,突出全口徑選拔、彰顯政治規(guī)格,突出全過程培養(yǎng)、完善支持政策,突出全鏈條訓練、優(yōu)化模塊設計,突出全方位考核、創(chuàng)新評價體系,突出全覆蓋引領、強化示范效應,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品牌項目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先鋒作用,以先鋒闖將精神培養(yǎng)更多先鋒闖將!
踐行“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的誓言
有這樣一群人大人——他們是重大活動的參與者、見證者。他們團結奮斗,向世界展示青年的昂揚風貌,也在這個過程中深受教育,在心中深深種下紅色的種子。
學習體會
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在師生座談會上,王海蓉作為學生代表向總書記匯報學習生活,聆聽總書記對青年的諄諄教誨。作為學校年度優(yōu)秀團支書榮譽稱號的獲得者,王海蓉是千千萬萬名團支書的代表。“我們青年一代與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同頻共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終身,我們責無旁貸。”
王詩龍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活動“眾志成城”方陣的一員。回想起3年前,1000多名人大師生共同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檢閱的場景,王詩龍依然歷歷在目。“那一天,1413 個人大人昂首闊步走過天安門,織就一幅歡騰的畫卷。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群像,勾勒出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模樣。我們有自信對前輩說:放心吧,我們這一代人,一定會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用我們的青春熱血,承擔起我們這代人的重任!”
陳誠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天安門觀禮臺的一名志愿者。在7月1日當天,他與團隊的其他志愿者們一道,共同服務保障盛會進行。“有幸見證,更深感使命在肩。我們這代青年秉承著歷史的期許,懷揣著未來的期待,更應當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以實際行動踐行‘青春向黨、不負人民’!”
高鵬祿是首都體育館場館群的一名冬奧志愿者。在今年春天,他與場館里的數(shù)百位人大志愿者一道,與時代同赴一場冰雪夢,用服務的溫度助力賽事的熱度。“正是因為有強大的祖國,才能成就我們‘雙奧青年’——在一代人的青春里見證兩次奧運會。”如今,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更讓這群“小雪花”們激動不已。“新時代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只要團結起來,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就像一片片雪花一樣牢牢貼合在一起,我們定能一起邁向美好的未來!”
講好黨旗下的思政課
2021年7月1日,延河講師團——一個年輕的、富有活力與激情的學生團體,一支青年理論宣講的“小分隊”,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晨光里誕生。
成立一年多來,講師團同學們用校友中的革命先烈、校史中的感人故事、校館中的珍貴文物、校址中的紅色遺跡、校歌中的革命精神等講好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實踐創(chuàng)造和理論創(chuàng)新等“大道理”,面向全國近3000所中小學開展紅色黨史專題宣講,聯(lián)合京內外15所高校及海內外等多個學聯(lián)組織開展近40場“青春向黨、不負人民”主題聯(lián)學活動;走進20余個省區(qū)市的基層單位組織開展理論學習活動;累計舉辦近500場校園主題宣講活動,服務校內314個黨、團支部,覆蓋近100萬名大中小學師生與基層干部群眾。
學習體會
“延河講師團”同學們熱切關注黨的二十大,第一時間組織全體成員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就報告內容展開交流,結合自身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jīng)歷分享感悟。來自講師團的薛思齊,曾于今年4月25日與習近平總書記“同上一堂思政課”。他表示:“站在新起點上,求學生涯與黨和國家取得偉大成就與偉大變革的新時代同頻共振,我們何其有幸!我們更要將個人的學業(yè)與黨和國家的事業(yè)相結合,以學術研究的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面向未來,“延河講師團”將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形成并推出精品宣講稿件與課堂,創(chuàng)新性組織線上線下形式相結合的多樣式互動宣講,整合形成高質量通訊宣傳材料,加強核心宣傳矩陣的社會效應與影響力,團結引領更多青年成為“復興棟梁、強國先鋒”。
用舞蹈點亮雪山下的希望
彩云之南,兩江奔涌流過杜鵑花盛開的紅土地,巍峨雪山腳下生活著能歌善舞的民族。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一批批師生前往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將“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種下美麗的青春之花。
2021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舞蹈團的群舞《點亮雪山下的希望》,以舞蹈的形式將人大人扎根云南怒江蘭坪支教的故事搬上舞臺,在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一舉斬獲全國一等獎、全國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作品。演員們用舞步踏出青春的贊歌,在肢體語言中將支教團的故事娓娓道來。豐富的服裝道具、創(chuàng)意的舞臺設計、獨特的燈光配樂,都是觀眾走近蘭坪、感受多民族文化的橋梁。每位舞者都身著不同民族的特色服飾,借此表達民族團結、共奔富裕的美好愿景。
學習體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寄語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在《點亮雪山下的希望》這部舞蹈作品的結尾,一位支教老師帶著滿懷憧憬的山村學子緩緩走向遠方,舉目遠眺,暢想未來……“設計這個畫面,是想從藝術的視角顯化出一代代青年義無反顧投身教育扶貧事業(yè)的勇氣與熱情。”舞蹈團同學說,“我從舞蹈中看到了人大人在這個‘一步跨千年’脫貧故事中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堅守、奮斗與成長,這些事跡激勵著我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力量,我們更要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用作品譜寫新時代的團結奮斗之歌,讓文藝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種下青春之花
今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第24屆研究生支教團奔赴云南蘭坪、新疆塔城、四川榮縣、四川江安與河北雄安支教。31名志愿者全部投入一線教學,分別承擔高一到高三的語數(shù)英、史地政與物化生等科目教學,平均每人每周14節(jié)課以上,有多名“新老師”一進入學校,就承擔起班主任的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每每想到黨對青年提出的‘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期望,心中便充滿了前行的不竭動力!”,一位支教團同學這樣說道。
(支教團同學在上課)
兩個月的時間里,研究生支教團的青年志愿者們團結奮斗、相互鼓勵,不斷錘煉教學本領,精進授課技巧。在課堂教學之外,支教團還開展了以“人大夢·西部情”為主線的課程講座、高考助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綜合素質拓展等一系列活動;以分團為單位成立調研工作站,針對當?shù)匕l(fā)展中遇到的瓶頸與困難,深入基層一線進行調研思考,聚焦當?shù)匕l(fā)展提交調研報告多篇,積極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我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fā)現(xiàn)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我們要時刻做到腳步向下、眼睛向下。”
(支教團同學參觀江姐故居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學習體會
黨的二十大開幕以來,支教團第一時間組織同學學習熱議黨的二十大精神,并積極參與地方基層政府組織的黨的二十大系列宣傳活動的組織籌備工作中。高家鎏表示,雖然身處遠方,但我們定當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筑牢思想底色、堅守服務本色、砥礪能力成色,傳承紅色基因,扎根西部大地,立足三尺講臺,多聽多看多走多見,以教育幫扶來書寫脫貧攻堅的“后半篇文章”,矢志踐行“青春向黨、不負人民”的錚錚誓言。
下一步,支教團將持續(xù)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同時進一步提升教學能力、育人能力,努力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教書育人的動力、分析問題的思路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實際行動為鄉(xiāng)村振興、教育強國的偉大事業(yè)貢獻青春力量!
“跨越時空”與“先鋒”對答
“一片雪花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成千上萬的雪花,就能覆蓋整個陜北;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團結起來,就能改變我們的國家,乃至改變整個世界!”今年10月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5周年之際,《陜北公學》話劇再次在明德堂上演。當演員情緒激昂地在雪夜里說出這段話后,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陜北公學》劇照)
《陜北公學》劇組成立于2021年4月,劇組成員們從零開始搜集史料、撰寫劇本、打磨細節(jié),最終完成了一部由人大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原創(chuàng)話劇《陜北公學》。《陜北公學》以舞臺劇的形式講述陜北公學在硝煙中建校、在烽火中育才的歷史。劇中可愛的青年們從五湖四海相聚延安,一路上跋山涉水歷經(jīng)辛苦,際遇不同的他們在共同的救國愿望下匯聚一處,團結奮斗,又追隨著祖國的需要奔向前線,走向四方。
自組建以來,《陜北公學》在學校重大時間節(jié)點,共完成十余次正式演出,向人大師生展現(xiàn)了“一大批先鋒分子”的精神風貌。“當聽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最后全文引用毛澤東同志為陜北公學成立題詞時,我感到無比激動。作為人大青年,要帶著這份期望繼續(xù)奮斗下去!”
(陜公劇組同學前往陜公舊址參觀學習)
學習體會
連日來,《陜北公學》劇組成員第一時間對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學習。“‘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來自劇組的劉嘉宸這樣說道。“回憶建組之初,劇組遇到過種種困難,但都咬著牙堅持下來,為著演好話劇而團結一心,最終才為人大師生帶去《陜北公學》的感人故事,交上了青年學子爭做先鋒、不負時代的一份答卷”,“‘忠誠、團結、緊張、活潑,戰(zhàn)斗的學習’,這是《陜北公學》校歌里的一段話。新時代的人大人更應牢記陜北公學的八字校風,團結奮斗,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服務團成立于2007年,15年來,共派出近5000名碩博生參與社會實踐,足跡遍布全國20余個省份。今年暑假,博士生服務團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組建8支隊伍,匯聚來自26個學院的100余名碩博同學,先后赴福建、貴州、山西、江西、湖南5省7市67個鄉(xiāng)鎮(zhèn)進行深入調研。同學們穿梭于田間地頭,探訪研學基地,記錄中國農村的巨變,觸摸共同富裕的未來,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以實事求是的治學態(tài)度獻智地方發(fā)展,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學習體會
博士生服務團第一時間組織同學學習熱議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基層調研經(jīng)歷,圍繞基層黨建、鄉(xiāng)村振興、科教興國、資源型地區(qū)轉型及兩岸交流等內容進行專題研討,深入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博士生服務團汪慶浩表示:“歷史賦予使命,時代要求擔當。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為博士生服務團日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指明了方向,更加堅定我們深入基層、汲取經(jīng)驗、助力地方發(fā)展的決心。”張渠成表示:“新征程已經(jīng)啟航,我們將充分發(fā)揮博士生服務團作為人大研究生‘實踐平臺’的作用,繼續(xù)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未來,博士生服務團將以實際行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從實踐中汲取智慧,致力在實踐中理解和探尋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實現(xiàn)路徑,助力一批批人大青年以更加昂揚積極的青春姿態(tài),將實踐的步伐印刻在時代畫卷之上。
在服務中點亮青春色彩
對于團學組織的同學們而言,“服務”便是他們對青春的注解,更是他們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yè)闖將的生動實踐。
學習體會
來自校學生會的高天翼表示,“我們要把學習的成果融入服務同學的點點滴滴,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更有意義,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更有意思。”來自校研究生會的趙倚仟表示,“中國青年的命運,始終都與祖國和時代相連。研究生階段,是大部分青年在校園里的最后一段時光,我們更要服務好他們,讓他們帶著‘先鋒闖將’的勇毅與擔當走出校門、邁上奮斗征程!”來自青年人大報社的祁雯欣表示,“青年強,則國家強。面向新征程,我們更要用好一篇篇文章、一份份特刊,‘影響有影響力的人’,為造就更多‘復興棟梁、強國先鋒’貢獻力量!”
來自學生藝術團的邱煜群表示,“新征程上,我們依然要高昂團結奮斗的士氣,以文藝鼓舞同學們高昂的斗志和飽滿的熱情,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來自校青協(xié)的朱弋天表示,“我們要更加努力地保障廣大同學參與志愿服務,讓青春在團結奮斗中閃閃發(fā)光。”來自學生社團服務中心的馬馳表示,“我們要服務好廣大社團,讓它們更好地促進同學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來自青年啟航發(fā)展中心的郝名揚表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風貌。我們要服務廣大同學的實踐成長需求,在知行合一中幫助同學們更好地鍛煉能力、完善自我。”來自學術實踐中心的楊丹妮表示,“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讓我想起了去年到廣西農村參加社會實踐,親眼目睹了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給廣大農民群眾帶來的巨大改變。未來,我們也將努力幫助更多同學‘學在人大,行在中國’,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來自學生文藝聯(lián)盟的魏景琦表示,“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中國文化、中國故事走向世界,需要從青年一代做起、從我們身邊做起。我們也將努力為同學們創(chuàng)造更多文藝活動的平臺,讓每位同學都能找到展示風采的廣闊舞臺!”
在廣闊舞臺舞出青春風采
“你看那雪花飄灑下來,一朵朵綻放健兒風采”,在《冰雪情懷》的音樂中,國家體育場鳥巢里下起了鵝毛大雪。2022年新年前夕,國家體育場的巨幅屏幕“冰瀑”旁,一群青春活潑的“小獅子”正在數(shù)著拍子練習動作,他們的外號叫“雄獅少年”,是學校學生藝術團服務保障北京冬奧會的同學們。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這群青年們團結一心,在面向世界的廣闊舞臺上用精美的表演展現(xiàn)當代中國青年的青春風采。
學習體會
楊欣悅是在來到人大的第四年參加的冬奧會。在這四年里,她隨藝術團參加過許多重大活動。但她坦言,冬奧會開幕式演出是最艱巨的一次活動:“運動量很大,跳完舞后總是筋疲力盡,還有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縱然辛苦,同學們卻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完成著一次次任務。楊欣悅說:“我們聯(lián)排的時候總會遇見一群六七十歲的姐姐每次合排都畫著精致的妝容,認真參加排練,這讓我受到了極大的觸動。我們作為當代青年,應當在傳承勤勞熱情等優(yōu)良品格的基礎上,以奮進的青春綻放出更加炙熱的青春之花。”冬奧會閉幕后,“舞獅團”的同學們繼續(xù)通過青年宣講,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生動地講述冬奧故事,鼓舞更多青年砥礪奮進,“一起向未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xiàn)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看到這句話,楊欣悅深受觸動。“腦子里一下子就想起了我們在鳥巢那塊全世界最大的LED屏幕舞臺上躍動的身影。生逢其時,我們既是幸運的一代,更是肩負重任的一代。我相信只要團結奮斗,我們一定能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人大青年用團結奮斗的群像展現(xiàn)了新時代青年的風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
面向未來,新時代的人大青年也將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相關鏈接:[中國人民大學官微]牢記囑托!人大青年認真學習正當時,團結奮斗當先鋒!
(責任編輯: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