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成果發布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作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大學聯盟”組建后召開的首場成果發布會,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和武漢大學分別展示推介了新結構經濟學、中共黨史黨建等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為了加快建構以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為內核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今年4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倡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全國40所高校共同發起成立了“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大學聯盟”。
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著力匯聚國內外高水平的研究力量,成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筑巢之地,著力聚攏人才、展現高質量成果。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在致辭中指出,自主知識體系是基于中國經驗所奉獻給世界的智慧、理論、方案。作為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大學,讓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是中國人民大學應有的使命擔當。“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大學聯盟”成立后,將定期舉辦成果發布會,向社會各界呈現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所創造的最新知識成果。
在成果推介環節,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學術副院長王勇介紹了2018年北京大學將“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升級為“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以來,為推廣和深化新結構經濟學理論體系所進行的科研創新、學科建設等工作。
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主任劉晨陽展示了該中心自“十三五”以來,組織跨院校、跨專業的專家團隊撰寫的“亞太區域合作與全球經濟治理研究叢書”。他介紹,“十四五”期間,該中心將繼續推進這一叢書的研究和撰寫工作,待出版的專著將涉及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東亞生產分工優化、“后疫情”時代亞太地區全球價值鏈的重構等熱點問題。
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教授王帆和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中心主任肖永平分別推介了“國家發展動力”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國際公法學》(第三版)、《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第二版)。
作為此次成果發布會的主辦高校,中國人民大學發布了中國黨史黨建學科和應用經濟學科的最新成果。今年年初,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了全國首家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黨史黨建學院院長楊鳳城推介了該院組編的《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論稿》一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李永強則回顧了重新修訂并結集出版89卷《中共黨史人物傳》的歷程,介紹該社未來將持續加強黨的創新理論和黨史黨建類優秀著作的出版。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展示了人大依托“中華人民共和國脫貧攻堅史訪談”等實踐項目,總結凝練中國的脫貧、發展經驗,在支撐中國發展學、減貧學、邊疆學等若干新學科增長點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據悉,“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大學聯盟”下一步還將持續推進舉辦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高端論壇、出版相關叢書、發布年度報告、探索有組織科研新機制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