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加強法院與法學院交流合作文件的相關要求,進一步推動“法院-院校”資源互通、人才互促,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與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就共建長期、穩定、常態化的合作模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馬強,黨組成員、副院長譚勁松,辦公室主任李曉龍、教培處處長鄭偉華、清算與破產審判庭庭長常潔、研究室副主任王國慶和一中院干警代表參加會議。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法學院院長黃文藝、法學院副院長張龑、破產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徐陽光、法學院辦公室主任路磊參會。儀式由譚勁松主持。
簽約儀式上,馬強發表致辭,對中國人民大學多年來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馬強表示,戰略協議的簽署是雙方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強化人才戰略驅動,全面賦能司法,服務首都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馬強表示,站在黨的二十大開局之年和首都司法現代化的歷史方位中,期望雙方能夠共聚青年人才理論提升工程,在人才培養、重點課題指導、疑難案件破解、前沿性制度探索等多領域,落實落細相關舉措,實現共贏。
王軼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踐行“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的歷史承諾,人大法學院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工作,立足于法學學科既有優勢,探索優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此次與一中院的合作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是“綜合施策”“分類培養”滿足國家法治建設需要的法治人才的有益探索。王軼表示,一中院與人大法學院既往就有類型多樣的深入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人大法學院當前進行的重點項目與法院審判實踐關聯密切,雙方多方面、多層次合作有良好的現實基礎。王軼表示,將全力支持法學院與一中院的合作,做實做細各項工作。
隨后,譚勁松、黃文藝分別代表一中院、人大法學院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簽字。馬強、譚勁松向王軼、黃文藝、張龑、徐陽光四位教授頒發了聘書,聘請四位專家學者擔任一中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座談交流環節,與會雙方領導就如何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人才培養、調研工作、破產審判、數字法學前沿等方面協作互促作進一步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