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全球發展新格局與國際安全新挑戰”首屆全球產業發展與安全論壇暨中國人民大學澄海全球發展與安全高等研究院(深圳)揭牌儀式在深圳前海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中國作家協會原黨組書記、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錢小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1963級校友、信立泰創始人、中國人民大學校董會副董事長葉澄海,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中聯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中國前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于洪君,外交部原副部長樂玉成,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國防大學防務學院原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朱成虎,深圳市政協原主席戴北方,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宏濤等出席。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支曉強主持。
澄海全球發展與安全高等研究院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校友葉澄海先生捐資成立,是一家以學科為基礎的高端思想庫。澄海全球發展與安全高等研究院(深圳)成立后,將與深圳發展需求相結合,充分利用深圳在新興領域、前沿技術方面的先進經驗,打造為集高素質人才、專業化團隊、國際化視野為一體的高水平研究平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多出成果、多出經驗。
林尚立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為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澄海全球發展與安全高等研究院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是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服務社會發展大局、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平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中國人民大學愿與深圳一道,為推動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的有益探索和積極貢獻。希望通過研究院(深圳)匯聚各方智慧力量,積極探索破解全球發展與安全難題的新航路,奮力打造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新引擎,主動拓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空間,努力開創新時代發展與安全研究的新格局,全力激活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的新動能,為消解文明沖突、超越文明隔閡、凝聚精神共識持續貢獻中國力量。
錢小芊向中國人民大學澄海全球發展與安全高等研究院(深圳)的成立表示祝賀,向葉澄海校友為中國人民大學和深圳市的建設所作出的一系列貢獻表示敬意。他表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面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前所未有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和共同繁榮注入信心和動力。中國人民大學澄海全球發展與安全高等研究院進行國家急需的關于發展與安全的戰略研究,堅持維護國家利益的立場,堅持自信自強,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國家所需、社會所需開展研究,為我國構建發展與安全的新格局作出積極貢獻。
葉澄海回憶了自己在母校中國人民大學學習的時光,以及這段經歷對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的巨大影響。他表示,在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心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國際話語權與國際性議題設置能力亟待提升,希望澄海全球發展與安全高等研究院(深圳)能夠展現中國的思想力和引領力,助力中國人民大學建設成為“讓黨放心、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期待中國人民大學光榮的傳統和優良的校風、“實事求是”的校訓繼續引領千千萬萬的學子,立足中國、走向世界。他表示,自己也會牢記初心,心懷責任,勇于擔當,為國家、為社會、為行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助力母校發展。
支曉強主持。
林尚立、錢小芊、葉澄海、郭衛民、于洪君、樂玉成、朱成虎、戴北方、支曉強、李宏濤共同為中國人民大學澄海全球發展與安全高等研究院(深圳)揭牌。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澄海全球發展與安全高等研究院院長楊光斌介紹了研究院定位與未來發展方向。他表示,研究院將專注大思想、大理論、大戰略研究,致力打造成為立足學科的高端思想庫,研究院(深圳)將結合區域特點、聚焦全球產業鏈安全和企業海外利益保護等問題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區域國別研究院副院長李巍教授發布《挽回“失去的十年”?——對美國新型產業戰略的系統評估》專題報告。報告選取國內政策立法、全球產業聯盟網絡、關鍵產業領域三部分內容,系統評估美國新型產業戰略的態勢,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郭衛民、于洪君、朱光耀、朱成虎先后作主旨演講。
郭衛民圍繞“以高效能國際傳播助力我國發展與安全”這一主題演講。他表示,加強國際傳播對國家發展和安全事業具有重要意義,應努力加強對外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增強對外新聞輿論引導力,努力提高中華文化的感召力,不斷擴大中國國際“朋友圈”,不斷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于洪君以“踐行真正多邊主義,為全球穩定發展注入正能量”為題演講。他表示,多邊外交作為國際交往的基石,一直是各國間溝通與合作的重要平臺。新中國成立后,不僅開辟了主權國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獨立自主地開展對外交往的國際關系新篇章,也開啟了聯手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范圍內倡導并踐行真正多邊主義的新局面。他認為,中國在踐行真正多邊主義方面具有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有利于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和新挑戰。
朱光耀表示,當前國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經濟復蘇依然承壓,尤其是全球貨物貿易受到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沖擊,各國要加強合作、以多邊主義原則保障全球發展與安全。主要國家間的多邊主義合作對于氣候治理、第四次產業革命和應對新興科技的發展至關重要。中美兩國過去緊密的經濟聯系既有利于兩國人民,也有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各國都應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大方向,堅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原則,通過協商談判來解決彼此之間的分歧。
朱成虎表示,在外交方面,中國和大多數東盟國家的關系愈發緊密,并成功斡旋中東地區的沙伊和解;在貿易方面,中美貿易并沒有脫鉤斷鏈;在金融安全、新興產業和科技、軍事能力方面,中國也扛住壓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他認為,中美之間的競爭具有全面性和長期性,美國對華遏制戰略不會改變。中國依然要把發展作為首要目標,在智能化時代要發揮自身的體制優勢、市場優勢等,爭奪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先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翟東升主持主旨演講環節。
當天下午,以“國際關系與大國外交”“產業發展與安全”“企業出海的機遇與風險”“制裁與經濟戰”為主題的四個平行論壇同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