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實踐平臺。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由愿景變為現實,成為當今世界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更屬于世界,根植于歷史,更面向未來,將持續為全人類應對前所未有的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8月17日,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外文出版社、尼扎米·甘伽維國際中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協辦的“‘一帶一路’十年:進展與展望”國際研討會暨《“一帶一路”十年答卷》叢書(8本9大語種)及合編本發布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一帶一路”十年答卷》叢書主編張東剛,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史玲,外文出版社總編輯許榮致辭;塞爾維亞前總統博里斯·塔迪奇(Boris Tadic)、波黑前部長會議主席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Zlatko Lagumdzija)、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Djoomart Otorbaev)作主旨演講;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葉康濤主持致辭環節。來自中國、塞爾維亞、吉爾吉斯斯坦、波黑的七位專家作主題發言與對話。會上發布《“一帶一路”十年答卷》叢書(8本9大語種)及合編本。來自孟加拉國、伊朗、俄羅斯、越南等國在內的多國駐華使節,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國際學生,中國人民大學師生以及近五十家媒體參會。
《“一帶一路”十年答卷》叢書(8本9大語種)及合編本新書正式發布。該系列叢書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智庫作品系列。
叢書共包括八本分冊,將以九個語種(中、英、法、西、阿、俄、葡、德、日),面向全球發行。叢書還將匯總成冊,出版合編本《大道同行:“一帶一路”十年答卷》。
這是繼2017年出版《“一帶一路”故事》系列圖書(7本6大語種)、2019年出版《“一帶一路”這五年的故事》系列圖書(7本6大語種)分別作為前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展示用書之后,人大重陽與外文出版社再次合作編輯出版的“一帶一路”系列叢書,該系列叢書的出版,也是向即將在今年10月召開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獻禮。
張東剛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和時代進步要求,著眼人類美好未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重大倡議。十年來,“一帶一路”從當初的藍圖變成今天的美麗實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化作了各國發展的實效、百姓民生的實惠,鋪就了人類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十年來,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就共建“一帶一路”與中國達成共識,“一帶一路”已經成為規模最大的國際公共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內涵不斷豐富和發展。
今年10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隆重召開,這也是中國今年最大的主場外交活動之一,備受全球矚目。論壇召開前夕,《“一帶一路”十年答卷》叢書的出版恰逢其時、具有重要意義。這套叢書涵蓋8大領域9個語種,全面評估了十年來“一帶一路”的進展情況,詳細梳理了“一帶一路”取得的成績,有力抨擊了一些國家針對“一帶一路”的惡意言論。這套叢書的出版,不僅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大學近年來對“一帶一路”建設持續跟蹤和系統研究的豐碩成果,更是為今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獻禮的一部人大的精品力作。
去年4月25日,習近平主席考察調研中國人民大學時指出,“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中國人民大學始終牢記習近平主席的重要囑托,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帶一路”倡議等不斷優化全球合作網絡、構筑國際傳播矩陣、培養全球戰略性人才,積極打造“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未來,我們將充分發揮學校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的優勢:持續致力于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理論研究,積極構建“一帶一路”思想框架和理論體系;持續致力于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傳播,促進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正確理解和廣泛認同;持續致力于加強“一帶一路”人才培養,為深化“一帶一路”實踐提供有力基礎性支撐。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給世界帶來的變化前所未有,“一帶一路”建設的故事正在全球各地精彩上演,“一帶一路”具備的開創性、連通性、現代性、可持續性正在全面改變世界格局。站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的關鍵歷史節點,讓我們以本次研討會和叢書出版為契機,堅定信心、加強合作,為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史玲代表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對各位嘉賓學者的到來表示了歡迎。她表示,千年絲綢之路見證了人類文明交往歷史,并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十年前,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期間,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倡議從愿景變為現實,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成型。共建“一帶一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通過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多邊合作等形式,把各方的優勢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許榮表示,經過十年的發展,“一帶一路”不斷拓展合作區域與領域,以實實在在的建設成果,消除了疑慮,回應了質疑,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是最早布局“一帶一路”的智庫之一,大量研究成果有效回應了各方關切,讓世界更好了解“一帶一路”。繼2017年、2019年出版“一帶一路”系列圖書之后,人大重陽與外文出版社再次合作,由張東剛書記擔任主編,編輯出版《“一帶一路”十年答卷》叢書共8本,以9種語言出版,向世界集中呈現了十年來“一帶一路”的建設成果,真實反映“一帶一路”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葉康濤主持)
在主旨演講環節,博里斯·塔迪奇表示,十年前,為了更好地促進國際關系的發展以及國際貿易的暢通,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帶一路”這個倡議。十年來,這一倡議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以及在全球引起如此深遠的影響。現階段,中國人民大學所致力于的研究、引發的思考以及產出的成果,都對“一帶一路”的未來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不僅要著眼于現在,更要放眼未來的發展,今天很高興能與人大的青年師生們面對面溝通交流,我一直致力于把觀點、知識、經驗與年輕人分享,因為他們將會是未來的決策者。同時,也希望年輕人要更加積極地和經驗豐富的人進行溝通,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愿景。
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認為,“一帶一路”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措施和倡議,讓我們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找到一條可遵循的、看得見摸得著的道路。這就是為什么今天的世界如此需要中國,中國也同樣需要其他國家。本次會議探討的內容正是圍繞未來的道路、目標以及如何找尋更有效的方式和途徑來展開的,盡管我們來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但我相信,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就像今天的會議,把心智相同、心靈相通的人聚集在一起,以一種和平、共榮的方式來發展未來的道路。正如那首中文歌所唱的“明天會更好”,無論未來道路如何,我們始終攜手同行。
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表示,作為中國的老朋友,再次站在中國人民大學的發言臺,我感到非常榮幸也非常高興。在過去的幾年,盡管有疫情的影響,但我們的研究工作沒有停止,《“一帶一路”十年答卷》叢書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編輯團隊為之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耙粠б宦贰背h使我們跨越山海、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我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未來的領袖是很重要的,希望中國人民大學繼續在培養優秀人才方面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叢書執行主編兼執筆人之一王文主持主旨演講環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研究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塞爾維亞前總統博里斯·塔迪奇(Boris Tadic),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齊煒,波黑前部長會議主席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Zlatko Lagumdzija),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Djoomart Otorbaev),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叢書執筆人之一劉英分別發言并進行對話。未來,“一帶一路”將更具創新與活力,更加開放與包容,有助于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的方向發展,構建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經濟全球化體系。
原文鏈接:[中國人民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人大主編《“一帶一路”十年答卷》叢書發布!中外政要和學者共聚研討“‘一帶一路’十年:進展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