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持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要求,按照學校“青春社會行”的工作部署,4月27日至5月2日,信息資源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韓曙光帶領“時代先鋒”實踐團走進四川,踐行“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的諄諄囑托。
4月27日下午,實踐團來到成都博物館。成都博物館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城市博物館,館藏資源豐富,不僅詳細記錄著成都地域的歷史文明淵源,還常設中國皮影木偶展等多個文化主題展,大力弘揚文化瑰寶。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實踐團隊著重參觀了“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展廳,領略了由史前到蜀漢再到今世、從禮器到佛像再到民俗的燦爛歷史印記。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聯系專業知識,關注成都博物館的數字化展示,如蜀王府模型的數字再現等。通過“閱讀”成都博物館這本“百科全書”,團隊成員加深了與這座城市的情感聯結,也增強了身為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
4月28日上午,實踐團隊前往成都市檔案館調研。在“風云千重錦官城——成都市檔案館國家重點檔案典藏展”中,透過泛黃的紙質檔案,團隊成員們見證了“天府之國”從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之起源到在新時代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歷程。展覽現場,團隊成員駐足于重點展陳區域,通過城市格局變遷圖、歷史人物手跡、重大事件實錄等珍貴檔案,深入了解了成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視域下超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感受到成都市如何通過悠久的歷史積淀和現代化創新,走向繁榮與強盛的道路。
在成都市檔案館查閱中心,師生們了解市民查閱利用檔案工作流程,在技術人員的演示中感知數字檔案系統的使用,大家深刻體會到現代信息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以及數字化、智能化檔案服務對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和便民利民的重要作用。在座談會上,副館長李瀅介紹了成都市檔案館“1234”工作思路,展示成都市檔案館信息化建設和檔案資政的優秀成果。團隊師生與館內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檔案事業與現代城市發展相結合的認識,也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思路。
4月28日下午,實踐團前往蜀道集團四川省公路設計院公司進行調研。蜀道集團作為四川省交通領域的先鋒力量,不僅借助科技創新助推地方經濟發展,更為國家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實踐。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們了解了公司數字化轉型情況,深入探討了數字化技術在公路建設與運營管理中的應用。數字技術不僅優化了傳統的公路設計和施工流程,也為提升交通安全、促進產業升級、增強交通系統的智能化水平提供了強大動力,實踐團成員們更全面地理解了數字化轉型在交通強國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4月29日上午,實踐團隊首先走進沃飛長空總部,公司致力于全球低空智慧交通飛行器研發與商業化運營,以無人機、飛行汽車研發生產與運營為主要業務。公司負責人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歷程和相關產品,沃飛長空作為國內低空出行領域領先、國際一流的eVTOL主機廠,旗下全自研的AE200垂直起降載人航空器具有安全、經濟、舒適、環保等多方面優勢。2024年,從“低空經濟”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再到珠海航展上“低空經濟館”大放異彩。政策環境持續優化,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技術創新層層突破,產業生態繁榮壯大,低空經濟從概念走向現實,從“空中飛”走向“落地用”,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
隨后,團隊前往阿加犀智能科技,阿加犀是一家聚焦AIoT(智能物聯網)領域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持續創新,獨創融合架構操作系統滿足各類應用場景需求,提供開箱即用AI工具鏈讓芯片算力發揮更簡單,實現AIoT項目快速遷移和落地。公司依托強大的人工智能平臺產品能力,賦能工業AI質檢、智能機器人、智能邊緣計算等領域企業實現技術突破和產品升級。
4月29日下午,團隊來到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在公司的集控調度中心,公司負責人介紹了水電調度的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在調研座談會上,檔案中心汪衛兵主任重點介紹了公司的檔案工作,并現場演示了其數字檔案館系統與卡拉智能建設管理平臺,公司探索出一套跨系統、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電子文件形成、流轉、歸檔和電子檔案接收、保管、利用的單套制管理解決方案,總結出適合大型工程建設項目檔案單套制管理的制度體系。信息資源管理學院2023屆畢業生王可欣,也跟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體會。
4月30日,實踐團隊前往榮縣。在榮縣檔案館大廳中有一排排展板,展示了珍貴的歷史檔案及其所承載的時代記憶,使同學們對檔案館的館藏資源與榮縣的歷史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隨后,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同學們了解了榮縣檔案館的查檔工作和檔案數字化的基本情況。在檔案庫房,工作人員向同學們展示了清末至民國時期的檔案資料,這些資料不僅包括紙質資料,還有族譜、名人書畫等實物檔案。在座談會上,榮縣縣委常委、副縣長蔣利華攜檔案館領導們向同學們介紹了榮縣檔案館的基本情況,并同師生就檔案管理和開發利用進行了交流研討。
之后,實踐團走進榮縣土陶創意園,這里集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生產制作、教育培訓、展覽展示、創業孵化、信息交流和產品交易等功能于一體。榮縣被譽為中國西部陶都,距今有2000多年的制陶歷史,其陶制品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土陶創意園首席藝術家劉勇老師熱情接待了師生一行,詳細介紹了各式各樣的陶器原材料和制作流程。一件件精美的特色陶器生動展示了傳統技藝與現代文化的有機融合。
5月1日上午,實踐團來到吳玉章陳列館參觀學習,回顧吳老波瀾壯闊的一生,追尋中國人民大學的紅色基因。吳老是備受師生尊敬和愛戴的老校長,毛澤東贊譽他“一輩子做好事”,鄧小平評價他是“我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在陳列館里,成員們深入了解了老校長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砥礪前行、不斷奮斗的一生。吳老信仰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胸懷家國、立德樹人的價值追求,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嚴以修身、清正如玉的道德情操,激勵同學們堅定理想信念、戰勝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本次“青春社會行”四川實踐之旅,是一次思想與實踐的深度交融,是一次用腳步丈量祖國、用專業照亮現實的求索之行。師生們在厚重的歷史中汲取文化滋養,在蓬勃的科技中感受時代脈動,在鮮活的基層中錘煉理想信念。行走的課堂拓寬了青年視野,融合的體驗喚醒了責任擔當。未來,他們將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勇擔使命、不負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