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寧夏國際學院籌建辦召開主任辦公會暨黨小組學習會,專題學習領會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黨小組成員丁凱、趙玉麟、尚曉莉參加,丁凱主持會議。會上,每位黨員在集體觀看二十大報告開幕會、參加發展規劃處國醫辦寧夏辦聯合黨支部理論學習會學習的基礎上,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開幕會上所作的報告,并結合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和寧夏國際學院籌建工作實際,深入交流學習心得,并集體撰寫了學習體會。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二十大報告,主題鮮明、內涵豐富、高瞻遠矚、思想深刻,站在民族復興和百年變局的制高點,科學謀劃了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指導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經典著作,是開啟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戰略指南,是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時代共產黨宣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錨定了教育事業今后的發展目標,特別提出了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讓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充分體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魅力和時代光芒,切身感受到黨和國家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堅定決心,深刻認識到“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中肩負的光榮使命,深感激動、心潮澎湃、備受鼓舞,催人奮進。
2016年10月,學校與寧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書,協議約定雙方在戰略咨詢與決策咨詢、人才培養與教育交流合作、人才選拔與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開展相關合作。2019年7月,學校與寧夏簽署共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框架協議,協議約定為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示范鎮建設(閩寧鎮),雙方合作辦學,為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培養國際化專業人才。今天,奮進新征程的號角已吹響,我們要深學細悟篤行,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考察調研時、在寧夏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相結合,與學習貫徹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相結合,與高質量推進本崗位工作相結合。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囑托,積極學習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創建的“閩寧模式”,有計劃、出實招、抓落實、講成效,充分依托學校、學科、學者、學術、學生等五大優勢特色資源,聚合各方力量,聚焦“寧夏元素”,落實校地協議,加快推進寧夏國際學院籌建,著力謀劃人民大學“西部戰區”,為寧夏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早日實現“當驚世界殊”,提供戰略性支撐和有力智力支持,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更多高水平、國際化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助力黃河流域九省區教育協同發展,傳遞“校地緣”,續寫“山海情”,更好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以高質量教育合作為西部發展提供戰略性支撐。同時,也為中國人民大學“走好新路”、落實“獨樹一幟”、培養“復興棟梁、強國先鋒”、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傳播“中國聲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搭建高質量平臺,努力打造學校國際合作交流“新路”上的新“增長極”、進一步提升國際性的新引擎、服務西部發展的“戰略支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也特別提出,要“扎根中國大地,在服務新時代偉大實踐上創造新業績”“強化社會服務能力建設,提升助力地方發展貢獻水平”“當好扎根中國大地、勇立時代潮頭、服務黨和人民事業的旗幟”。寧夏國際學院的籌建,是學校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指示精神的實際行動,是高校“扎根中國大地”辦學的具體舉措。我們將統籌全國排名第一的工商管理、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等優勢學科,舉辦葡萄酒管理、數字經濟等方向的中外合作辦學研究生項目,發揮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作用,整合農業與農村發展、外國語教學等領域的優勢師資,開展“一帶一路”國家農業官員與技術人員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等領域的非學歷培訓與職業教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更好服務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當好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旗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寧夏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寧夏國際學院的籌建,將通過實施“重走長征路”“踏訪紅色遺跡”“黃河紅色之旅”等計劃,為人大師生開辟紅色教育的新路線,到將臺堡瞻仰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參觀紅軍長征會師紀念館,感受毛主席著名詩篇《清平樂·六盤山》誕生地,踏訪紅色足跡聆聽毛主席“單家集夜話”等精彩革命故事,讓人大師生真切體會偉大長征精神,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當好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旗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賦予了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時代使命。而持續二十余年之久的閩寧協作,更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開創、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偉大事業,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大量心血,開辟了東西部協作的新機制,走出了變“輸血”為“造血”的扶貧路,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反貧困治理的成功范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生動寫照。寧夏國際學院的籌建,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與西部地區優勢互補、攜手共進,如計劃在寧夏設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工程”西部研究中心、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西部分中心、邊疆少數民族經濟研究所等,對接當地需求,深化關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助推西部地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展現新作為,在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成果,“當好帶頭研究闡釋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旗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黨委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重要論述,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大思政”體系塑造青年,“五育”并舉,全方面、立體化推進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工程。寧夏國際學院的籌建,將著力搭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大課堂與現場實習實訓實踐基地,如計劃設立教學實踐田野基地,助力“紅船領航”“治國理政”“千人百村”等學校品牌性特色化學生調研項目落地寧夏,從閩寧鎮到賀蘭山,從將臺堡到六盤山,幫助大學生一頭扎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個當代世界最生動、最鮮活的實踐課堂,經風雨、見世面、壯精骨,助推學校在社會大課堂中、在西部沃土上講好“思政課”、講深“黨課”,教育引導青年學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助力人民大學“當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旗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培育壯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學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的使命任務。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基礎和來源是中國大地上進行的鮮活豐富實踐,需要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以中國實踐為原點,創造出既體現中國性、又具有世界性,既能夠指導中國發展實踐、又能夠貢獻于人類進步的“中國知識”和“中國理論”。寧夏國際學院的籌建,將為人大“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鋪設全方位了解與研究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改革發展實踐的“特殊通道”,搭建學術合作與考察調研的高水平平臺,如計劃協調應用經濟學院在寧夏實施“832工程”全國貧困縣調研計劃、協調環境學院與當地合作設立“西部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研究中心”等,以期助力人大學者在認真總結中國模式、解決中國問題的基礎上形成規律性認識,提煉具有自主性、原創性、系統性的研究范式和理論體系,更好發揮好哲學社會科學在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當好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旗幟”。同時,我們將架設一線橋梁,助推學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踐化、鮮活化。如為“讀懂中國”教師社會實踐調研項目單獨設計寧夏路線,提升對教師的理論學習、國情教育、實踐鍛煉、人文關懷等,讓教師從象牙塔中走出來,通過調研實踐與人民群眾融為一體,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成長,服務引導廣大教師踐行育人使命,把嚴愛相濟、潤己澤人的理念融入教育的各領域、全過程,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寄予厚望,兩次視察寧夏都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強調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葡萄酒產業大有前景,要提高技術水平,增加文化內涵,加強宣傳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寧夏推動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學校黨代會提出,要心懷“國之大者”,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己任,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寧夏國際學院的籌建,將為人大學者協調促成校地合作,如計劃協調信息資源管理學院聯合設立“葡萄酒品牌價值研究中心”,協調化學系、經濟學院、環境學院等設立“葡萄酒釀造及分析聯合實驗室”“中國現代化與西部共同富裕實驗室”“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等,對寧夏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倡導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展開聯合研究,助力其闖出中國葡萄酒產業聚集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路。這也將為人民大學打造“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生動案例,如計劃與寧夏合作舉辦社會工作、國際傳播、農業農村管理等方向的非全日制專業碩士項目,通過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作為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前沿陣地,寧夏國際學院還將為推動中法人文交流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教育合作發揮應有作用,如計劃與寧夏舉辦“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合作國際論壇,開展世界人文社會科學高校聯盟相關學術活動,在國際平臺上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和中國故事,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教育、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當好扎根中國大地、勇立時代潮頭、服務黨和人民事業的旗幟”。
又踏層峰辟新天,更揚云帆立潮頭。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讓我們又一次深深感受到,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我們就有了思想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定向,我們就有了團結奮斗的“主心骨”、成就偉業的“領路人”。習近平總書記所做的二十大報告,也令我們信心滿懷:一個風華正茂的大黨,一個日新月異的國家,億萬信心滿懷的人民,未來不可限量,前景一片光明。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進。我們要深刻領會和把握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精髓要義和工作要求,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統一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要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行動上,把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作為自己終生的自覺追求,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心一意跟黨走,扎扎實實謀發展,將黨的二十大的目標要求轉化為事業發展的生動實踐,在高等教育戰線上為譜寫民族復興新篇章做出自己的貢獻。
(責任編輯:陳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