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并作重要講話。學校組織部、離退休黨委、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通過多種方式,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迅速傳達給每一位離退休教職工,在老同志中引起熱烈反響。老同志們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來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是對中國人民大學的關心厚愛,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奮。老同志們紛紛表示,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堅守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發揮自身優勢作用,為培養造就聽黨話、跟黨走,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做出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人民大學的深厚感情,令人倍感溫暖、倍感振奮。
社會人口學院榮譽一級教授鄔滄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青年節前夕,來學校考察并接見老教師代表,作為一名百歲老人,我能與總書記面對面交談感到十分高興,總書記對老教師教書育人、傳承中國人民大學的紅色基因所做出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習近平總書記先后5次來到人民大學,對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史比較了解,特別提起他曾在正定工作時,對中國人民大學前身的華北大學遺址非常清楚,從總書記的談話中我能感受到他對中國人民大學有很深的感情,他還提到一流的大學必須有高質量、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囑咐老教師重視健康、好好生活,體現了總書記對我們老年人的關愛關懷,我深受感動、倍受鼓舞。
新聞學院榮譽一級教授方漢奇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在共青團建團100周年、五四青年節前夕,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建設發展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是對全校師生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廣大師生倍受振奮,深感責任在肩。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在過往85年的發展進程中,人大的教育工作始終服務和適應國家的需要,學校未來的發展也應該與時代發展的主流和國家社會發展的需求相契合,才能對得起“中國人民”這個名字。
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黨創辦人民大學的故事。
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程天權表示,中國人民大學是從延安時期的陜北公學開始一路走過來的,從一開始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反侵略、反壓迫,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建立的,并成為了延安精神的一部分。這樣一種精神,深深地融入了中國人民大學師生員工的血脈之中,成為我們的紅色基因。而這種紅色基因概括起來,就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這一紅色基因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的師生員工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以敢于犧牲、勇于奮斗、積極改革、努力創新,始終堅持著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今天,中國人民大學要繼續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來,在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上面積極地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要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來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治理,在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他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的新路。這為中國人民大學,也為全國的大學教育指出了鮮明的方向,我們一定要把學校建設得更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做出自己卓越的貢獻。
校史研究室研究員、學校關工委委員王學軍表示,聽了總書記的講話后,我徹夜難眠。從事了三十幾年的校史研究,我越發感到校史研究的重要性,相信校史研究對新時期學校的建設發展、對傳承學校紅色基因具有重要意義,在賡續紅色血脈,讓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成為人大師生的自覺追求過程中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學校勞動人事學院原書記、學校關工委委員周石表示,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到人民大學考察的新聞,非常激動,倍感振奮。通過這些年校史的研究,深深感到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具有優良光榮傳統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本身就是生動的黨史教材。發掘、整理和研究人大校史資料非常有意義,我要用這些資料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黨創辦人民大學的故事,決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大學的囑托和厚望。
以人格魅力呵護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
“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譽一級教授高銘暄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并主持召開師生代表座談會。作為一名老教師,能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感到無限的光榮和振奮。我從1951年開始進入人民大學攻讀研究生,1953年留校任教,從此就與學校結下了不解之緣。人民大學是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建設人才。當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人民大學正以嶄新的面貌,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培養堪當時代重任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支撐。我個人雖已過鮐背之年,但仍要老驥伏櫪,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哲學院榮譽一級教授張立文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并接見老教師代表,這是對全國教師的關懷,亦是對全國教育工作者的鼓勵。習近平總書記先后5次到訪學校,是對我們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的重視和關愛,是對中國人民大學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期盼,也是對大學培養造就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的期盼。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教育戰線的老教師,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托,不負黨的期望、不負人民的期望,以人格魅力呵護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更加堅定自覺地培養萬千“復興棟梁、強國先鋒”,為新時代的教育事業再立新功。
為學校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提供強大助力。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人民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人大附中原校長劉彭芝表示,作為中國人民大學老教授、老專家教師代表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讓我倍感振奮和鼓勵。2019年3月18日,總書記曾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需要深化”的命題。這次在人民大學,他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他鼓勵各地高校積極開展與中小學思政課共建,共同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國人民大學關工委將牢記總書記囑托,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光榮使命,充分發揮中國人民大學集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學前教育于一體的資源優勢,鼓勵和支持老同志全方位融入時代新人培育工程,在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方面發揮關工委重要作用。
商學院二級教授、學校關工委委員陳甬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指出,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這些講話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舉辦高等教育的基本經驗,指明了中國人民大學的辦學方向,也是對全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指引。 以陜北公學為始,華北聯大及后期的與北方大學并列存續為中,并為迎接新中國成立而將兩校合并為華北大學為終的人大前史,以及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大學正式命名后的人大后史,是中共黨史和新中國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深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傳承中華文化,放眼整個世界,創辦高等教育,服務民族解放和新中國建設,培養大批人才和創新理論成果的波瀾壯闊的歷史。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就是這個歷史傳統的必然延續和為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服務的必由之路。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人大建校八十周年的賀信中指出,中國人民大學在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研究方面“獨樹一幟”。總書記到人大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實際上也指出了中國人民大學在賡續革命傳統,創辦一流大學過程中在辦學特色方面的“獨樹一幟”。我一定認真學習領會,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宣傳研究闡釋,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為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做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顧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