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火一般的六月,畢業生們經歷了一場彌足珍貴的告別。
畢業,這個自帶青春氣息的詞匯,在一年一度的酷暑中如期而至,無數學子開啟新的青春篇章,而在揚帆之前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們的致辭,為這些或期待、或激昂、或惶惑、或迷茫的青年們帶來了什么?
未來什么樣,沒有人知道,但人生的答案,或許就藏在校長們最后的話里。
不確定性背后也有確定性
王希勤 清華大學校長
回想我自己二十多年前博士畢業時,面對不同的就業選擇,心中也有過不安和迷茫。最終,我遵從內心的學術志趣,選擇做一名“青椒”,延續博士論文研究,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但是,學術研究能否取得突破是有不確定性的,我也做好了坐十年冷板凳的準備。我體會,不確定性并不只是在我們做選擇的時候才出現,不確定性會伴隨我們一生。我們所認為的確定性其背后有著各種不確定性,反之,我們所認為的不確定性其背后一定也有著某種確定性。
同學們,未來的二三十年是你們報效祖國、奉獻社會、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期。希望你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擼起袖子加油干,踏踏實實往前走,勇敢戰勝前進征程上的一切未知挑戰,讓強國夢在你們手中變為美好的現實。
不要辜負腳下的這片土地
劉偉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不辜負腳下的這片土地,無論到艱苦的崗位上“淬火”,還是到基層“墩苗”,都要腳踏實地,向下扎根、向陽而生,努力在生動實踐中了解國情民情、淬煉意志品質、增強實干本領,把愛國之心化為報國之行,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讓“青春向黨、不負人民”成為一生的誓言和承諾。
再難也不能丟棄理想
馬駿 北京師范大學校長
堅定理想信念,做境界高遠、格局廣大的不惑青年,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爭當偉大理想的追夢人,到廣闊天地施展抱負、建功立業;堅守仁德之心,做志向遠大、樂觀自信的不憂青年,在未來事業中不斷追求卓越,爭當各個領域的開拓者和示范者,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棟梁之才;堅固意志毅力,做敢為人先、果敢勇毅的不懼青年,遇見困難勇于迎難而上,遇見危難敢于挺身而出,再難也不能丟棄理想,再苦也不要放棄追求。
即使不被看見,也要堅定發光
李樹深 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希望同學們做一顆星辰,努力發光,用力閃耀。即使不被看見,也要堅定發光;即使微光,也能點亮黑暗,給漫漫長夜帶來希望。同學們面對紛繁世界,要保持頭腦清醒、明辨是非,要理性思考、冷靜判斷,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獨立但不孤僻、信賴但不依賴,努力像《覺醒年代》中熱血有為的青年一樣,肩負起時代使命,延續中國科學院人的光榮傳統。
不斷超越自我
譚天偉 北京化工大學校長
超越自我就要懂得寬容。喬布斯說,“Stay hungry,Stay foolish”,翻譯過來就是:“求知若饑,虛心若愚”。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瞬息萬變,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我們對這些新事物新做法,首先應當接受和包容,要心懷大格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超越自我就要不畏困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大家唯有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才能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超越自我就要平和心態。年輕是心靈中的創造意念,是情感活動中的一股勃勃朝氣。在你今后的事業和人生中,可能做不到一帆風順,很多時候都應該是平平淡淡的,大家要永遠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沒有“千巖萬轉路不定”的迷茫落寞,哪能看到“落木千山天遠大”的壯觀風景,人生中一定要平和心態、堅守初心、逆境不倒、順境不飄。
每個人都不是注定孤獨的存在
王稼瓊 北京交通大學校長
時代的宏大與個體的渺小,似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但社會和個人從來不是對立的關系。你們不是冰墩墩前維持秩序的“小透明”,你們是北京向全球展示的青春和善意;你們不是坐在屏幕前聆聽廣場獻詞的旁觀者,你們是賦予獻詞現實含義的青春力量;你們不是無奈接受網課的“犧牲者”,你們是學校人才培養改革和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參與者。歷史是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匯聚,每個人都不是注定孤獨的存在,個體的生命在此刻的時空中彼此守望、彼此相連,構成了這個世界,正如那段很火的文案——你背單詞時,阿拉斯加的魚魚正躍出水面;你算數學時,南太平洋的海鷗正掠過海岸;你晚自習時,地球的極圈正五彩斑斕。時代賦予了你們那么多精彩的主題,你們在時代的潮涌下努力生活,服務社會,這正是對生命價值的最好詮釋;你們在宏大的敘事中理解了個體的意義,也就融入了推動歷史的進程。
人生沒有白吃的苦
廖祥忠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
人生沒有白吃的苦,同學們吃的每一份苦,受的每一處傷,都將鐫刻為你們成長的印章;人生也沒有那么多按部就班,只有在被打亂的節奏里不斷重振旗鼓,才能積攢成你們未來站得住腳、立得住身的堅強定力。我也知道,面對理想未竟、抱負難展,一些同學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此時此刻,我想告訴同學們的是,不要局限于一時,不要只盯著腳下,請你們抬起頭來,看看遠方。
學習質樸謙遜、不卑不亢的品性
徐安龍 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
面對社會虛浮取巧之風氣,我們恰恰需要學習“木”的質樸謙遜、不卑不亢的品性,做人做事精誠專一、腳踏實地,寧可拙樸,不玩機巧。這可能會讓你走得慢一點,累一點,但厚積薄發才能行穩致遠。就像樹木,龐大的根系深植沃土,雖看不見,卻是風雨中屹立不倒的關鍵。未來之路不管經歷多少困苦,不管面臨多大誘惑,希望你們都能恪守初心,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為人如此,做學問亦是如此。要保持中醫人的自信,養足中醫人的“中氣”,不流俗、不盲從。要像我們的前輩們一樣,無論風云變幻,都始終做到對中醫事業的執著、對學術的真誠、對真理的堅守。
差距不應成為悲觀沉淪的理由
劉利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
要奮斗就會有艱辛的付出,同學們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不畏艱險的精神。當你們真正走向社會,就會發現理想與現實往往有較大的差距。但是差距不應該成為悲觀沉淪的理由,更不能成為隨波逐流的借口。正因為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才需要我們奮斗,唯有奮斗才能體現我們的價值。同學們知道,國家每年要向貧困山區派遣4.5萬名青年志愿者去支教。在這支支教隊伍中,有一位瘦骨嶙峋的支教老師徐本禹,他是一名來自山東聊城普通農民家庭的大學生,大學畢業后他完全可以找一個很好的工作,但是他卻選擇了去貴州大山深處支教,一干就是幾年。在艱苦的條件下,徐本禹奮斗不息,不僅給大山里貧窮的孩子帶來希望,而且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大山里發光發熱。他的行為感動了大眾,感動了中國。徐本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他的理想,用自己的青春縮小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這就是閃光的青春和責任擔當。
永遠保持獨立的人格
郭廣生 中央民族大學校長
李大釗先生曾勉勵青年,“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新時代的你們,有更加豐富的知識、寬廣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但是在面對各種社會思潮和觀點時,可能會在理想和現實、主義和問題、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之間,產生困惑和懷疑,這就需要你們用所學所知觀察社會、思考人生、明辨是非,永遠保持獨立的人格和清醒的頭腦,方能把準航向、行穩致遠。今后,如果你成為一名教師,請你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你的學生,嚴愛相濟、潤己澤人,用你的淵博學識和仁愛之心啟智潤心、培桃育李;如果你是一名科研工作者,請認真地對待你的每一次實驗、每一個數據、每一篇論文,用實實在在的成果造福國家和人民;如果你是一名公務員,請你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心系人民,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用你的務實擔當、干凈純粹做人民的好公仆。
光陰如梭,一段旅程終將抵達終點;篤行不怠,追夢人將書寫新的榮光。
原文鏈接:[首都教育]北京高校校長們的畢業致辭,藏著這些送給青年的人生哲理
(責任編輯:吳玨林 張凱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