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為充分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更好地把準內涵要義、吃透精神實質,藝術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談如何推進新時代大學文化建設”專題研學(擴大)會議。藝術學院黨政領導班子、黨委委員、教工黨支部書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心行政班子、藝術學院科級管理干部參加會議。會議由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校公共藝術教育中心主任張淳主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中強調,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是中國人民大學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發展的總遵循、總綱領、總指針。
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晰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25日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黨創辦人民大學的故事,激勵廣大師生繼承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5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再次引用1937年,毛澤東同志為人大前身陜北公學成立時的題詞。從陜北公學到人民大學,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在黨的領導下譜寫了眾多革命篇章、初心故事、奮斗畫卷。講好黨辦的大學的故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是人大藝術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我們要賡續人民大學用藝術講好中國故事的光榮傳統,深度挖掘陜北公學歷史素材,為人民創作、為祖國發聲,為時代留痕;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歷史偉力、從學校近85年辦學創業歷程中傳承紅色血脈,用優秀的文藝作品激勵人大青年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要繼續培養高質量藝術人才,堅持講好高水平中國故事,以學院黨建為引領,以人才培養規律、教學研究規律為遵循,強調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傳播中國聲音注入高水平新生力量。
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明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其更加深刻認識到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在當代藝術教育中應該具有的先進性、革命性、前沿性與特殊性。我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陜北公學光榮的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創作導向,植根中華優秀傳統藝術領域,依托中國人民大學深厚人文社科學科優勢,聚焦“獨樹一幟”,積極探索當代中國藝術教育的“人大模式”。
藝術學院副院長顧亞奇表示,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大學文化建設對三類群體都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即教師群體、學生群體、行政群體。這三類群體是大學文化構建的主體,也是大學文化承載、建設、彰顯的共同體。每個群體都能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受到思想的洗禮,得到踐行的啟示,每個個體都應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點滴言行營造良好大學文化氛圍,為中國人民大學建成讓黨放心、人民滿意、國際一流的大學作出應有的貢獻。
藝術學院副院長齊悅表示,推進新時代大學文化建設,首要是堅定文化自信,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藝術學院始終堅持為人民而藝術的宗旨,持續推動藝術振興鄉村工作,幫助蘭坪縣提升藝術教育水平,今后我們要持之以恒推動藝術振興鄉村工作,成為人大服務社會的特色品牌項目。同時,我們在國際交流工作中要講好中國故事,為“世界之問”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把中華優秀文化作為對外話語創新和話語體系構建的基礎,借助學院承擔的中歐人文藝術教育聯盟平臺為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服務,做好國際傳播,平等對話,文明互鑒,尋求廣泛共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藝術學院黨委委員陳光曦表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名團干部,我將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奮斗在工作崗位上,積極服務國家、學校、學院發展大局。新時代的大學需要新時代的人才,重視青年學生,培養青年學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學校及學院黨委的領導下,積極發揮團委育人功能,提升團學工作、豐富文體活動、夯實基礎團建。不斷突破、持續創新,牢記黨的教誨,勵志民族復興,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這一代最好成績。
藝術學院黨委委員陳炯表示,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一是要把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轉化成建校特色、學習優勢,發揮和擴大中國人民大學的精神品格。二是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人民大學思政教育傳統。三是中國人民大學在制度建設上、專業設置上應該按照“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這個思路辦學、育人。四是我們院系的老師們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們深入祖國一線,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公共藝術教育中心副主任費佳表示,對于新時代大學文化建設、對于高校美育工作而言,做到“經師”和“人師”相統一,離不開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相互促進。在公共藝術教育的第一課堂上,教師以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自覺,將藝術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欣賞能力、分析能力,讓學生在不同文化的比較分析中體悟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色與精華,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第二課堂則賦予學生更多參與實踐的機會,“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校園文化展演、文藝演出進社區、藝術振興鄉村的各類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理論理解,在實踐中不斷塑造校園文化、建設社會文化。
公共藝術教育中心副主任張放表示,在培育時代接班人的過程中,大學文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對學生的熏陶作用,重視美育的作用,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建設有特色、高品質的校園文化環境。推動新時代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除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外,美育課程體系、美育實踐體系的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需要堅持思考與實踐如何建設獨樹一幟的美育教育體系,激勵和動員青年學生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勤奮學習、努力工作。
藝術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書記劉琉表示,加快推進大學文化的創新發展,既是在新時代大學精神的引領下實現大學文化自信的內在需要,也是不斷增強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源動力、推進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向世界一流邁進的必然要求。一是傳承弘揚中厚植文化底色 。立足人大自身辦學紅色傳統和現實定位,傳承弘揚大學精神、校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鮮明底色。二是創新發展中彰顯文化特色。匯聚學校創新動能,努力構建具有先進理念和時代精神的大學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顯著特色。三是立德樹人中體現文化本色。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創作師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化作品、營造依法治校的法治文化氛圍來吸引師生、凝聚師生和教育師生,形成校園文化建設的自然本色。
藝術學院教工第二黨支部書記安姚舜表示,在培育時代新人的過程中,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個人認為人大新時代校園文化建設應在遵循大學文化“價值導向”與“根本任務”的基礎上,構建歷史維度、人物維度、環境維度等多維度的高校文化體系,構建大學文化“軟”環境、“硬”環境、“虛擬”環境,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把學校建設成校園環境優美、教育理念先進、育人氛圍濃厚的立德樹人主陣地,提升高校文化育人的整體效能,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作為藝術學院設計系的一名教師,將積極地參與到大學文化體系建設的工作中,為落實新時代高校文化建設發揮出應有的獨特作用。
藝術學院辦公室主任文靜表示,建設一流的大學必須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師、經師、人師,也需要一流的行政和教學服務保障隊伍,需要優秀的行政管理和教輔團隊。作為一名行政管理工作人員,我要繼續堅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始終堅持為師生服務的原則,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自己的崗位上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為學校、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藝術學院教務科科長程蘭表示,人大有文、史、哲、國、藝術學院,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陣地,我們要繼承好、發揚好優良的校風學風,把黨的教育陣地堅守好、堅守牢,傳承好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堅守中國人民大學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底色。藝術學院對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天然的優勢,我們要構建“獨樹一幟”的自主的知識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藝術學院、藝術學科的獨特作用,傳播中國聲音。
金鐵霖中國聲樂藝術研究院院長助理郝丹丹表示,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與教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要堅定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道德修養等重點,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覺力,提升人文素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張淳作會議總結。他表示,學校高度重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的相關工作,學院師生要今后要持續開展研學。一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強調了中國人民大學特有的精神品格和政治底色,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大學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歷史和傳統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國人民大學是我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帶有鮮明的紅色基因,從陜公一路走來,涌現了大批優秀的藝術家,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1999年藝術學院復建后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延續人大的歷史和傳統,就是要保持“獨樹一幟”的紅色傳統,堅持為人民而藝術的正確方向。二是大學文化是由復雜的系統構建而成的,是學校與社會、校內與校外、課堂與課外、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等多維度、長期積累沉淀形成的,學院要把獨樹一幟的傳統融入平時的教、學、研、創,與國家發展和人民利益緊密融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三是大學文化的延續和推廣要有時代性。弘揚大學文化要通過更具時代性的方式和路徑,如與當代傳播工具、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相結合,在新媒體使用、校地互動合作等方面改革創新,通過實際行動營造厚重且新穎的文化體系。真正的大學文化要春風化雨,滋潤每一個人,讓大學的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學文化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這也是作為藝術工作者需長期努力和堅守的。今后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一批又一批立志民族復興、賡續紅色血脈、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時代新人,推動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再上新臺階。
本次專題研學(擴大)會議把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在集中研討中聚焦了問題,在深入研討中增進了共識,在思想交流中深化了認識。今后,藝術學院要繼續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提出的重大思想、重大觀點、重大論斷,錨定學校事業發展方向,談建議、議思路、謀舉措,積極把研討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具體行動。
(責任編輯:鄭鈺 姜彬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