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學生交叉科學協會舉辦了第一期交叉科學研究生系列沙龍。本次沙龍的主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現代化、可視化”,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召開。
本次研究生沙龍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楊東、楊開峰、陳彥斌,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教授宋憲萍,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師王詩桪,中國社會科學院農發所2019級博士研究生尤游,以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統計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關系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學院的研究生與會,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徐信予主持。
楊開峰代表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對首期交叉科學研究生沙龍的開啟表示祝賀,并向與會的專家學者表示歡迎。他表示,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生應當在當前背景下加強跨學科交流,推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這不僅是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高層次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以學科建設推動解決國家重大發展命題的關鍵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學科交叉和交叉學科發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支撐。本次沙龍關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問題,以及相關理論的數學化、程序化和可視化。來自不同學科的與會者圍繞《資本論》展開討論,聚焦數字經濟時代平臺剝削等新問題的分析與解決,是一次具有戰略價值的探索,不僅符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與發展的要求,也體現了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立足優勢學科發展基礎,統籌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與交叉學科孵化建設的成立目標。
沙龍第一部分主題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下企業的工具價值”,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王麗進行報告分享。她從“世界體系理論及其光譜位置”“找尋新的研究層次:企業”“回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剝削與突圍都需要企業”三方面進行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曹一軒對報告作點評,表示認同企業作為國家突圍的路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張渠成也表示肯定,并圍繞“窮國何以窮,富國何以富,窮國何以變富”等問題展開討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2021級博士研究生劉濤肯定了從世界體系理論來展開研究的視角,并就公司問題進行補充論述。
沙龍第二部分主題為“預付資本填充流通時間的若干特殊實例及其程序化”,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碩士王蘇談進行報告分享。他強調了數學化、程序化、可視化的作用和重要性。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2021級會計學博士研究生張彥松對該報告作點評并分享想法。
沙龍第三部分主題為“平臺經濟的社會性質與跨部門價值轉移:理論與中國證據”,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2020 級博士研究生吳越進行報告分享。吳越提出,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從平臺經濟的社會性質出發,去探討平臺經濟的數據的權屬、算法規制、平臺經濟的競爭秩序以及監管規制的完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王佳佳表示在當今時代背景下談論平臺經濟到底如何規制是非常有意義的,尤其是從馬克思主義資本論的角度去談。
楊東對本次沙龍作總結。他表示,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交叉科學研究生系列學術沙龍旨在為師生提供平臺進行討論學習,并全力支持廣大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參與開展跨學科研究工作。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帶來重要啟發。未來,我們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同時,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平臺經濟、數字經濟、資本剝削與突圍、預付資本的填充流通等問題都非常重要,為師生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討論機會,不僅是中國、是世界的問題,更是人類社會的重大理論問題。
(責任編輯:楊鈺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