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哲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臧峰宇主持開展“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專題研學活動,深入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哲學院黨委副書記張鵬舉、各教研室教師代表參加研學活動并進行研討交流。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教授徐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中國人民大學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方面,要走在時代的前列,做其他高校的表率。
外國哲學教研室教授聶敏里表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在科研上,要做到學術性和思想性的統一,尤其是增強思想的現實關懷,讓思想統領學術。在教學上,除了知識傳授和學術訓練,還需要加強思想引領,努力在哲學教學過程中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來影響學生、培養學生。
中國哲學教研室教授林美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既闡明了當代中國的教育性質、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又充滿了對于廣大受教育者的殷切期待與深沉囑托,為學校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教師,不僅需要做好“言傳”,更需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身教”,努力與學生一起成長,讓自己成為學生之“師”、之“友”、之“范”。
倫理學教研室教授肖群忠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對教師所提出的寄語與希望充分體現了對中國傳統師道觀的傳承、創新,既秉承傳統,又與時俱進,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崇高的要求,需要我們不斷努力,漸達佳境。
宗教學教研室副教授張雪松表示,成為祖國需要的“大先生”,不能搞噱頭、嘩眾取寵,要腳踏實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面對紛繁復雜的形勢,學者應該甘于寂寞,為學生、為后輩甘當人梯,好學深思,厚重而不輕浮,這才是真正的“大先生”。
管理哲學教研室副教授原理表示,新時代的教師要以深厚、扎實的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呵護學生心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教師來說,想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教師希望培養出將家國情懷和對黨的忠誠融入自身事業發展的人才,自身就應該有這樣的情懷,這樣的視野,這樣的格局,這樣的站位。
美學教研室副教授李科林表示,“經師”易遇,“人師”難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既是對教師的鼓勵,也是對教師的期待。作為教師要完善自我、培養偉大的人格和高尚的修養,重新發現中國精神,認真傾聽人民呼聲,把握時代的脈搏,承擔民族的重任,為學生樹立榜樣。
科學技術哲學教研室主任馬建波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對高等教育事業提出很高的要求。從專業研究的角度來說,科學技術哲學這個專業非常具有時代感,在強國路上,人與科技的協調發展,是科技哲學的題中應有之義。對于相關議題,作為專業研究人員,要有一個推進,同時也應有效引導研究生向這樣的時代命題傾斜,擔當時代責任。
邏輯學教研室主任張炎表示,邏輯學教研室要把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貫穿教研室工作過程中,著眼世界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產出對科研發展具有實際推動性的學術成果,并將研究成果及時轉化到人才培養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創新思維,為培養造就未來的學者提供有力的支撐。
政治哲學教研室主任田潔表示,“人師”是師生之間的持續互動,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通過自我反思和來自學生、同行和導師的反饋,不斷修正和深化教學理念。與學生從相互分享經驗和專業知識中受益匪淺。在與同事合作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繼續學習,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臧峰宇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各位教師代表參加專題研學,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深入研討,增進共識。今后,哲學院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建高質量教師發展體系,形成鮮明的學科特色,打造中國哲學教學與研究的高地。引導年輕教師向大先生們學習,樹立高遠的學術志向,傳承厚重的學術積淀和高尚的道德情懷,秉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學術己任與思想追求,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在哲學領域深耕厚植。要進一步加強哲學學科建設,發揚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的光榮傳統,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研究。要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思政課和課程思政建設,形成同向同行的協同機制,進一步提高哲學人才培養水平,努力培養具有理論思維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責任編輯:鄭鈺 何睿 張凱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