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應急安全訓練館建設項目專家論證會舉行。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強、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宣傳動員處副處長謝漢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保衛處副處長占帆、中國礦業大學保衛處副處長胡潔等四位專家受邀參會。會議由黨委保衛部(處)部(處)長邵澤開主持。
與會專家圍繞訓練館的功能定位、課程體系建設、空間布局設計以及后續運維等方面展開了深入討論。會議明確了"標準引領、需求導向、科技賦能"的建設思路。在功能定位研討環節,專家組強調需嚴格對標《國家應急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結合大學生認知特點構建教學體系,建議課程設置應覆蓋社會安全、事故災難、公共衛生、自然災害四大類突發事件,采用"菜單式選課"機制滿足個性化需求。
空間布局設計成為討論焦點。專家組提出"動靜分區"原則,建議將場館劃分為理論教學區、技能實訓區、裝備展示區等功能模塊,通過物理隔斷實現教學互不干擾。建議結合現場空間條件,充分挖潛利用建筑空間,在下沉廣場設置安全文化長廊,營造全天候安全教育環境。
關于場館后續運營,專家組達成三點共識:一是建立校地協同機制,充分整合相關社會資源,與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紅十字會等專業機構開展深度合作;二是在保障校內師生實訓需求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場館的社會服務,在拓展安全教育功能溢出的同時,也能通過承接社會培訓、應急演練等活動適度盈利,實現以館養館的目的;三是構建智慧管理系統,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設備狀態實時監測,提升場館使用效率。
論證會達成的多項建設共識,明確了應急安全訓練館的建設方向和實施路徑,為通州校區應急安全訓練館的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黨委保衛部將根據專家組建議,繼續深化完善課程體系模塊化設計、空間功能復合利用、校企合作機制構建等方案細節,按照通州校區的啟用要求,全力推進后續建設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應急安全訓練館聚焦打造成為國內高校首個以實訓技能為核心的應急安全教育基地,面向全校本碩博學生開展系統化安全技能實訓。根據規劃,訓練館將通過"理論+實操"的課程體系,納入學校必修課程和育人體系,以打造應急第一響應人為基本目標,全面提升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