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首部聚焦哲學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研究的藍皮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分析報告(2024)》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著,以1995-2022年間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的論文為基礎,通過文獻調研、轉載分析、同行評議、案例分析等多維方法,系統梳理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的內涵特征與典型示例,為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提供了重要學理支撐和實踐參考。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戰略部署。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組建了“原創導向學術評價研究”課題組,正式開啟梳理分析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原創學術理論、原創研究方法(簡稱原創導向學術評價“三部曲”)的探索之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分析報告(2024)》是原創導向學術評價“三部曲”的第一部,全書由1個總報告和10個分報告組成。
總報告在厘清原創學術概念內涵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原創學術概念的五“新”特征,即新術語、新內涵、新結論、新優勢、新拓展,并提出原創導向的學術概念評價標準和方法。在此基礎上,研究遴選出反梯度、和合學、致毀知識、天下體系、帝制農商社會、科技審度論、藝術公賞力、跨體系社會、公共闡釋、別現代等10個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原創學術概念示例(按概念提出時間排列)。這些概念示例存在明顯的跨學科特征且偏重文史哲領域,多數概念經歷了多年的積淀,全部概念示例的首發期刊均為中文期刊。10個分報告分別闡釋了10個原創學術概念示例的內涵特征、研究綜述、原創性貢獻、研究展望等,向讀者具象化呈現了中國原創學術概念的演變規律、原創特征、意義價值等重要內容。
課題組計劃每年出版一本藍皮書,向讀者持續呈現原創學術概念、學術理論、研究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增強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原創意識,激發學者的創新思維與原創活力,著力構建原創導向的中國自主學術評價體系,切實促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自主創新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