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28日,“人工智能與社會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名刊薈”第5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通過線下與線上結合的方式,從社會科學的不同領域圍繞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創造更美好未來等議題進行跨學科探討,搭建了一個跨學科、跨國界的交流對話平臺和學術共同體,并為未來的國際合作開辟了更多可能性。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英文期刊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意大利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學、法國諾曼底高等商學院共同主辦。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主編、人口與健康學院院長杜鵬致開幕辭。杜鵬表示,當前人類社會處于一個變革性時代,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正在重塑技術格局和社會各個領域。我們在擁抱技術進步的同時,也要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倫理、社會和文化影響。社會科學為我們理解人類行為、社會結構和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框架,有助于引導人工智能技術向著安全、可靠、可控的方向發展。
諾曼底高等商學院教務與研究院院長Sylvaine Castellano、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學政治科學學院副院長Giancarlo Ragozini和政治科學學院資深教授Domenico Sinesio也在致辭中對本次跨國、跨學科交流表示期待。
開幕式后,會議進行了三個單元的學術報告與討論。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執行主編何青主持第一單元學術報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忠、教授劉振亞、副教授朱文宇,意大利米蘭比可卡大學教授Alessandro Santoro,德國柏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員Didem ?zkiziltan Wagenführer圍繞人工智能時代教育與技能的經濟回報、人工智能與稅收管理、工作場所人工智能技術的治理、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數據資產的價值等議題作報告。北京大學教授陸杰華主持該單元討論。
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學教授Astolfo Di Amato、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學教授Carlo Amatucci分階段主持第二單元學術報告。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韓斯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曠純、西安交通大學助理教授畢靜煜、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朋崗分別圍繞大語言模型在信用核保中的應用、人力資本溢出對銀行業金融科技發展的影響、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如何通過勞動力結構轉型影響區域創新、人口和市場規模對數字技術創新的影響等議題報告論文;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副教授楊博、伊朗沙希德·貝赫什提大學助理教授Farideh Khodadadi,河北大學經濟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青年學者吳夏怡、王俊淇圍繞人工智能如何通過人力資本的代際傳遞影響家庭不平等、智能化對伊朗稅收體系的影響、人工智能對就業市場的沖擊及如何通過教育變革加以應對、跨境支付項目mBridge及人工智能技術在其中的應用等作報告。
劉振亞主持第二單元討論及第三單元學術報告。匈牙利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助理教授黃紀元、英國牛津大學副教授Roxana Radu、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及加拿大CIRRELT研究中心教授Guido Perboli、牛津中國政策實驗室研究員Leia Wang分別圍繞金融發展對新質生產力的影響、第二代人工智能治理國家戰略、中美歐人工智能監管的國際比較、人工智能與新的數字絲綢之路進行分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李樹茁主持該單元討論。
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學榮休教授Tullio D’Aponte發表閉幕致辭,并對人工智能在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