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在中聯部支持下,“一帶一路”智庫學者考察團一行12人訪問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雙方圍繞“一帶一路”合作,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中外智庫、高校、機構間交流與合作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鄭新業,考察團團長、吉爾吉斯斯坦民族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拉希德·優素普夫(Rashid Yusupov)發表致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全球領導力學院院長王文主持。
鄭新業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前身陜北公學在抗日戰爭烽火中誕生,學校成立至今,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不斷保持和鞏固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領軍地位,正在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2024年,中國人民大學全球領導力學院成立,希望和世界特別是廣大全球南方國家一道,為世界各國培養能夠保障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維護和平與發展,保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全球領袖。
拉希德·優素普夫表示,文明對話對促進民心相通、凝聚全球發展共識具有重要作用。此次訪華行程深化了考察團對中國發展成就的認知,希望與中國人民大學在智庫建設、學者交流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共筑人類文明互鑒橋梁。
隨后,王文發表題為《大國復利:重估中國價值與2035年趨勢》的主旨演講。演講以“復利效應”為理論框架,系統闡釋了中國通過新民生、新消費、新制造、新基建、新服務五大領域構建的可持續發展體系,以及反貧困、反封閉、反污染等六大改革攻堅戰突破發展瓶頸的實踐路徑,并對2029、2035年中國發展前景進行展望,提出關于經濟、民主、文化、民生、環境、社會治安、國家治理的七大暢想。
來自吉爾吉斯斯坦民族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老撾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菲律賓達沃工商聯合會、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尼日利亞非—中國媒體中心、匈牙利維克勒商學院、柬埔寨亞洲遠景研究院、塞爾維亞“一帶一路”研究院、吉爾吉斯總統直屬國家戰略倡議研究所、菲律賓達沃雅典耀大學、巴西陸軍指揮和參謀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蒙古人民黨戰略研究院等11國代表參與發言和研討。
多位外方學者表示,通過此次中國行,在與中國智庫專家的交流中深切感受到中國在經濟建設、生態發展、科技與文化創新等多方面的巨大成就,也對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同,并期待能和中國各界加強交流與合作,推動跨文化的全球學術和人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