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塑知識生產與傳播途徑,不僅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更日益成為文明互鑒的橋梁。6月19日上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版合作體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工作室聯合主辦的“人工智能背景下全球學術共同體構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討會”在2025BIBF精品出版物展焦點信息發布廳舉辦。本次研討會匯聚中外學術、出版領域專家,深入探討人工智能這一新技術與學術交融的新可能。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玉章高級講席教授賀耀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永強,全國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專家組組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萬安倫,江蘇求真譯林出版社總經理黃永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總編輯童根興,中南大學出版研究院執行院長易龍,波蘭馬爾沙維克出版集團總裁阿達姆·馬爾沙維克,吉爾吉斯斯坦“瑪納斯”國家學院院長阿孜茲·比伊米爾扎,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科學院語言與文學研究所所長阿克馬塔利耶夫·阿卜杜勒達詹·艾瑪托維奇,土耳其新生出版社總編輯丹尼斯·科澤奇,烏茲別克絲綢之路出版社總編輯康德,黎巴嫩數字未來出版社海灣區經理薩米爾·埃爾·哈提卜,委內瑞拉中央大學建筑學教授胡安·梅爾洛·索蒂等中外學者、出版人出席本次研討會。
中外出版人就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構建全球學術共同體、如何通過出版活動促進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等議題展開研討。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謝富勝主持。
李永強表示,人工智能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技術變革力量,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并從人工智能技術趨勢、行業應用和挑戰以及國際合作路徑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可以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版合作體作為人工智能時代國際出版合作機制與平臺,與國際出版伙伴一道積極擁抱新技術,探索其在出版領域的應用,共同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創新、高效的全球學術共同體,為全球學術交流和文化傳播貢獻出版力量。
阿達姆·馬爾沙維克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變革學術出版領域,為知識創造與傳播帶來新機遇。波蘭馬爾沙維克出版集團依托35年出版傳統,積極推動中波學術交流,并運用AI優化編輯、翻譯及同行評審流程。馬爾沙維克出版集團愿與中國同仁及全球伙伴合作,以技術與共同價值觀推動包容性知識共享。
阿孜茲·比伊米爾扎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變文化傳播方式,吉爾吉斯斯坦已運用語音識別技術記錄史實,并通過數字平臺促進傳播。吉爾吉斯斯坦“瑪納斯”國家學院期待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機構合作開展多語種出版項目,深化中吉文化交流,讓技術成為連接不同文明的橋梁。
童根興表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通過“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叢書”多語種出版工程和智能化數據庫建設,結合生成式AI技術,系統總結中國現代化實踐經驗。AI技術既為跨文明傳播創造機遇,也需建立治理框架防范“算法殖民主義”,呼吁出版人擔當起技術賦能與文化傳播的雙重責任。
丹尼斯·科澤奇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學術出版領域的應用成果。他表示,AI工具可以顯著提升翻譯效率,能夠快速獲取中國歷史、文學等領域的準確信息,并實現多語言的流暢對比與風格優化,土耳其新生出版社期待與經驗豐富的同行進一步探索開發AI潛力。
康德表示,作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版合作體成員,烏茲別克絲綢之路出版社通過“AI翻譯+人工潤色”模式,推動中國圖書在中亞地區的本土化傳播。他呼吁以開放互信的態度,構建技術驅動、人文引領的全球學術共同體,并提出共建小語種數字出版平臺、培養“人機協同”青年譯者、建立國際出版協作機制等合作倡議。
黃永軍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變革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模式,AI技術已應用于內容創作、翻譯效率提升、多模態呈現等領域,大幅降低文化傳播壁壘。他提出建設高質量語料庫以保障AI內容準確性,通過“文化營銷”思維構建全鏈條國際傳播網絡,助力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華文明全球影響力。
薩米爾·埃爾·哈提卜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研究和出版領域。AI能加速科研數據分析、實現個性化教育,并提升出版效率,但同時也帶來內容真實性、作者身份界定等挑戰。他提出,AI并非取代人類,而是增強工具,呼吁出版領域以負責任的態度整合AI技術,維護知識傳播的核心人文連接。
賀耀敏表示,人工智能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中國已涌現出DeepSeek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模型企業。AI技術帶來機遇,也加劇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數字鴻溝。為此,中國將通過“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版合作體等合作平臺,推動AI技術成為促進全球發展的“文明之舟、和平之舟、發展之舟”,助力發展中國家跨越數字鴻溝,實現共同繁榮。
最后,與會嘉賓共同見證了《數字解讀中國》多語種版本揭幕儀式。《數字解讀中國》內容鮮活生動、裝幀精良,廣受讀者關注,先后入選2021年度“中國好書”、中宣部2021年度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等重要榮譽。賀耀敏教授用一本字數不多的手冊來勾勒波瀾壯闊的中國發展圖景、白描燦爛輝煌的中國經濟成就,既是中國經濟史研究的一次成功嘗試,也是主題出版大眾化的典型案例。該書已陸續出版了英文、西班牙文、土耳其文、阿拉伯文、泰文、日文、蒙古文等版本。
本次研討會充分展現了人工智能時代全球學術共同體構建的廣闊前景。各國代表一致認為,AI技術正為跨文化學術交流帶來革命性變革,但必須堅持“技術賦能、人文引領”的發展理念。與會各方達成共識,將共同推進多語種數字出版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和標準化體系建設,通過技術與人文的深度融合,構建更加開放、包容、互信的全球學術共同體,讓科技真正成為文明互鑒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