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中國人民大學·青年創新匯客廳2025年第一期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出席并講話。來自應用經濟學院、生態環境學院、法學院、國際關系學院、哲學院的青年教師從不同學科角度探討“面向2035太空議題的中國擔當”。
張東剛表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中國人民大學始終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注重從政治、思想、學術、育人、生活等維度關心支持青年教師發展。青年創新匯客廳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到學校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以有組織科研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有力舉措,是以科研賦能青年人才成長成才的重要抓手,要持續打造高質量的青年人才學術交流平臺,關心青年、引導青年、賦能青年,不斷凝聚建設教育強國的人大青年力量。
張東剛勉勵青年教師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為黨育人、為黨立學、為黨獻策,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人大人、人大學術人、人大育人人。一是堅持“真”,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將“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原則貫穿學術、育人各環節。二是堅持“情”,既要胸懷天下做學問,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的角度洞察大勢,也要注重言行雅正,嚴守學術底線、恪守學術規范、追求學術境界。三是堅持“實”,要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深入調查研究,扎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做到認認真真講好課、踏踏實實做學問。四是堅持“敢”,既要秉持創新精神,敢想敢為,以學術創新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也要堅持團隊精神,強化跨學科合作,提升有組織科研創新成效,形成一批真正具有文化價值的學術成果。
應用經濟學院博士后劉松瑞著眼“全球視野下的太空經濟發展”,提出太空經濟具有規模增長迅猛、太空不平等程度極高等典型特征。當前我國大力鼓勵太空經濟發展,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共同推動中國太空經濟事業繁榮發展。經濟學作為研究技術進步、資源配置與產業發展的學科,可為太空經濟研究這一新興領域的自主知識體系建構貢獻獨特力量。一方面可為全球太空經濟發展中的外部性規制問題貢獻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另一方面能夠基于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分析框架,運用現代方法形成規律性認識,助力我國太空經濟事業發展。
生態環境學院講師趙浩圍繞“太空開發的共有資源困境和應對”,提出太空資源具有共有資源屬性,極易陷入過度、低效開發的困境。當前人類社會對于太空資源的管理缺乏有效制度,“先到先得”的原則導致軌道與頻譜資源被過度侵占,這將迫使后續衛星發射轉向高軌道,增加成本和風險。同時,大規模衛星部署干擾天文觀測,對科研形成不利影響。要破解這一難題,需要精準界定各方的太空資源權利,確保利益相關方參與的公平性,構建可持續的國際治理框架。中國應主動通過技術與制度創新,引領國際社會達成新共識,避免陷入無效競爭,為未來的太空開發與環境保護奠定堅實基礎。
法學院講師劉洋以“太空競爭與戰略法律”為題發言,提出太空領域既涉及科學研究、資源開發,也涉及安全競爭;既涉及太空領域國際治理合作的客觀需求,也涉及我國應對大國競爭環境下被孤立圍堵的挑戰;既涉及現有國際法的制定和實施,也涉及新規則的制定和我國國內立法的完善豐富等。法學領域相關教學研究工作要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及時轉變觀念、調整思路舉措,從以現有規則和案例研究為核心轉變為以戰略目標為核心,提前研究布局,主動引領相關規則設計、機制完善、秩序構建,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我國太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際關系學院講師連晨超探討了“太空探索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表示太空作為一個尚未全面開發的全球公共領域,目前仍然具有濃厚的大國競爭色彩。正因為如此,中國更加有機會、有可能在太空探索上發揮積極作用。展望2035年,我國將在推動太空探索上發揮更大作用,并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框架下,為全世界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與發展空間;繼續提升科技實力,推動國際科技發展,通過科研探索幫助解決全球南方國家面臨的挑戰;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全球太空治理體系更加公平、透明和包容,為世界各國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提供更多機會參與太空探索開發。
哲學院副教授王小偉聚焦“太空哲學研究中的核心議題”,提出隨著太空探索技術的不斷發展,太空資源的開采與分配、太空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太空軍事化與和平利用、太空探索的社會影響與倫理責任等太空哲學問題愈發受到關注,回應上述問題需首先理解究竟什么是宇宙、太空等基礎性哲學問題。科學史家亞歷山大·柯瓦雷認為,科學革命可以理解為一場重大的人文革命,科學是一種最為基礎的人文活動,理解宇宙、太空就是理解人的位置,二者一脈相承。由此可見,哲學可以為研究太空競爭提供根本性的獨特視角,發揮特殊作用。
科研處副處長錢明輝介紹青年創新匯客廳相關情況。
學校相關部處、學院負責同志,新入職教師代表和教職工代表等參加活動。
青年創新匯客廳于2024年11月創辦,旨在推動青年學者立足時代發展前沿、關注國家戰略需求、扎根中國大地、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文理交叉、學科交融的對話與交流,激發戰略思維,培育成長性能力,努力營造“青年人才摸排、青年平臺交流、青年項目資助、青年成果評價、青年人才宣傳”的“五青聯動”青年創新生態。2024年,青年創新匯客廳共舉辦了6期活動,在凝聚青年人才力量、激發青年人才創新潛力、賦能青年成長成才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