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23日,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主辦的第十一屆全國社會保障學術大會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的主題為“進一步全面深化社會保障改革”。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名譽會長華建敏,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譚天星,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施子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學會顧問、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東進,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胡曉義,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教授何文炯,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南京大學教授林閩鋼先后作大會報告。鄭功成主持開幕式、國家發改委原黨組成員兼宏觀研究院院長宋曉梧主持全體大會。
張東剛在致辭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保障工作,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成功建設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當前,隨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人口結構變化、新型城鎮化加速等新問題日益凸顯,對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深化社會保障領域理論和實踐研究提出了更多期待。他表示,今年是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成立十周年。十年來,學會為社會保障改革提供了大量高質量的咨政報告,成為推動我國社會保障學科建設和體系完善的重要力量。中國人民大學作為學會初創時期的秘書處所在單位,始終積極參與學會活動,聚焦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始終堅持緊扣國家戰略、落實立德樹人、堅持扎根中國大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提供了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理論支撐。中國人民大學將以新思想為引領、孜孜以求深耕理論建構,以人民為中心、久久為功彰顯人民至上,以發展為目標、扎根實踐回答時代之問,以更高的起點、更大的力度、更強的擔當推進社會保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為實現社會保障改革向縱深掘進、向廣度拓展貢獻教育力量、當好先鋒表率。
鄭功成在題為“進一步全面深化社會保障改革:政治站位、核心議題與關鍵舉措”的主旨報告中表示,進一步全面深化社會保障改革,需要明確政治站位,真正將社會保障視為治國安邦的大問題。社會保障是國家利益,是關乎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世代福祉的國之大事,是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具備的國之重器,是現代化國家增進國家認同、促進社會平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國家層級重大制度安排。他表示,無公平則無社保,不能促進社會公平與社會平等的社保不是好社保,深化社會保障改革的核心議題是用公平的標尺來促使社會保障政策走向全面優化。針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存在差距的事實,需要通過全面優化現行制度安排,讓人民群眾對社會保障制度有足夠的信心、穩定的預期和公平正義的體驗,讓社會保障真正擔負起建構公正社會、促進社會平等、實現全民共享并最終引領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新境界的重大責任。
2月23日,第十一屆全國社會保障學術大會平行舉行社會保障基本學理與重大問題專題論壇、養老保障專題論壇、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專題論壇、公益慈善專題論壇以及第八屆全國醫療保障論壇,80位專家學者在這些專題論壇上分別報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審計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醫療保障局、全國總工會、中國殘聯等部門相關司局負責人和100多所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代表等400多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