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為數學學院本科生作“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致力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專題講座,講座以線上方式舉辦,數學學院黨委書記柯媛元主持講座。
王軼在講座中回溯了中國知識體系的發展歷程,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在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曾在世界范圍內具有深遠的影響力。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中國的知識體系曾遭遇巨大的挑戰。在經歷了從器物、制度再到文化等層面的認知變化后,中國原有的知識體系也發生了變化,而包含著民族精神密碼,表達了民族、國家對人類所面對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的看法的民法學知識體系作為知識體系里重要的一支,也隨著“西學東漸”開始了“西法東漸”的過程。
王軼表示,歷史上,我國民法曾一定程度上借鑒了德國、瑞士、日本等相關法律。但是,來自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民法學知識,都是一種地方性的知識,都是在解決本國、本民族問題的過程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并非所有域外傳來的民法學知識都能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因此,要建構中國自主的民法學知識體系,就要對域外民法學知識有所取舍,對于我們法治建設有利的則保留,反之則摒棄,切莫將其當作不可置疑的公理。這也提醒我們,需要先建構起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樹立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文化意識,才能更好地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王軼重點闡釋了如何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建構中國自主的民法學知識體系。他指出,應當把民法學知識體系里涉及的問題進行類型化區分,有針對性地進行中國自主民法學知識體系的建構。王軼表示,要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自覺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建構中國自主的民法學知識體系,為推動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研究、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劉曉陽 張凱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