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為進一步凝聚共識、激發活力,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言獻策,8月25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農村改革研討會暨首屆鄉村振興指數發布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鄉村發展協會指導,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共同主辦。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發表致辭,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朱信凱主持會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煥鑫,中國工程院院士、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唐華俊,原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部長、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尹成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劉振偉,中國農業技術經濟學會會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山西省原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郭迎光,浙江省政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孫景淼,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學家尹偉倫,中國鄉村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農業農村部原國家首席獸醫官李金祥,安徽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張慶亮,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司林勝,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張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執行院長唐園結,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錢文榮,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司偉,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原院長朱晶,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副總經理李紅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北京邑仕農莊負責人戚立昌等國內眾多專家、學者、企業家參會。
林尚立表示,鄉村振興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僅需要采取切實有力的政策舉措,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還需要構建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客觀反映鄉村振興成效。今天我們一起見證《中國鄉村振興指數(2023)》的正式發布,推動相關議題的深入交流探討,這不僅是學校在新時代新征程下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次成果驗收,也是學校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的一次生動實踐,有助于加強鄉村振興工作的規劃依據和實踐指導,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持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希望課題組成員把學習全會精神和“常態化”的研究結合起來、把落實全會精神和“接地氣”的研究結合起來、把宣傳闡釋全會精神和“自主性”的研究結合起來,勇擔求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重大課題和突出難題的歷史性任務,不斷為真正系統構建起中國特色的“三農”學派和農林經濟管理自主知識體系添枝加葉、強筋壯骨。
朱信凱介紹了會議的背景和目的。他表示,中國鄉村振興指數研發課題組在深入多個省份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聯合攻關,提出了一套多維度系統評價省域、地市、縣域鄉村振興水平和潛力的指數體系以及區域案例解讀。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鄉村振興領域的學理化探索和應用性實踐,本成果建構了中國第一個全面系統的鄉村振興評價指數體系,為鄉村全面振興進度提供量化參考,并致力于推動指數的年度發布。課題所形成的鄉村振興數據庫與案例集,為在鄉村振興領域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產生具有引領性的學術成果奠定了重要數據資料基礎。
課題組執行負責人陳傳波發布了首屆中國鄉村振興指數的研究成果。中國鄉村振興指數由全國、省、地、縣四套指數構成,即全國鄉村振興指數(2018-2023年)、31個省級行政區鄉村振興指數(2020-2022年)、330個地級行政區鄉村振興指數(2022年)、2300個縣級行政區鄉村振興指數(2021年)。指數采用統一評估框架,首次系統研究并設定了2035年鄉村振興指標的目標值,為全國、省級、地級和縣級行政區鄉村振興的進度提供量化參考,有助于顯示各地鄉村振興的優勢和不足,為更好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客觀的決策參考。陳傳波表示,鄉村振興指數的發布,不僅有助于客觀反映鄉村發展的實際情況,還能為政府決策和社會各界參與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鄉村振興指數(2023)》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鄉村振興指數從2018年的62個百分點增長至2022年的75個百分點,年均增長2.7個百分點。2021年、2022年增速趨緩,2023年增速有所恢復,超過2.8個百分點。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指數達到100),鄉村振興指數未來12年的年均增長需要維持在2.1個百分點。一級指數方面,2022年、2023年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三個一級指數均已超過70個百分點。
從地域分布看,2022年,江蘇、上海、浙江、北京、山東和天津6省市的鄉村振興指數領先。緊隨其后的9省市福建、安徽、湖北、寧夏、廣東、河北和新疆也高于全國鄉村振興指數。從一級指數來看,2022年,山東、江蘇農業強指數領跑,河南、安徽、黑龍江、內蒙古高于全國總體水平。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和浙江農村美指數排名靠前。2022年,浙江農民富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地區,江蘇、上海、北京、湖北、湖南、天津和廣東農民富指數也較高。
《報告》顯示,鄉村振興百強市較多地分布于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四省。全國共有27個省市區有下轄地級市,除山西外,均有鄉村振興百強市。總體來看市級鄉村振興指數較高,年度增長也較高。鄉村振興百強縣分布于23個省市,其中江蘇和山東的百強縣超過了10個,浙江、福建和內蒙也較多。
本次會議不僅是中國人民大學和“三農”學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與交流平臺。與會專家學者紛紛表示,要持續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更加務實的作風推動鄉村振興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