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人民大學年度系列發展報告2008-2009》出版發行,報告分別以“學科整合與熱點聚焦”、“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的中國經濟穩定與增長”、“走向更有共識的社會”為主題提出了人文社會科學、經濟和社會領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報告2008—2009》是改版后的第一卷。學科的交叉與整合是近年來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所呈現出來的一個重要趨勢。因此,本卷的主旨報告定為“學科整合與熱點聚焦”,旨在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勾畫輪廓、揭示問題、尋找新的切入點。報告指出,學科整合具有邏輯和實踐的必然性。從學科進一步發展的角度來說,學科整合具有實踐的必然性。學科整合首先是知識總體性發展趨勢的內在要求,其次是社會生活總體性反思的需要。報告還指出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未來的大勢和基本要求, 即研究和人才培養逐漸轉為按照一級學科來設計和安排。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發展研究報告》以“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的中國經濟穩定與增長”為主題,聚焦中國宏觀經濟的國際環境,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做出基本判斷,并對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宏觀經濟的政策選擇做出論述。報告導論從世界經濟總供需、外需下滑、經濟調整的全局性、深度及長度、金融緊縮、調整的本質等六方面論證了世界經濟超預期深度下滑的原因,客觀詳實地分析了中國宏觀經濟的現狀,并且從世界經濟現狀入手,闡述中國宏觀經濟與政策。全書從多個角度詳盡描述世界經濟現狀以及中國相應受到的影響,并提出政策建議。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發展研究報告》的主題為“走向更有共識的社會:社會認同的挑戰及其應對”。總論從“社會認同的挑戰——世界眼光與本土視野、社會認同的把握——理論表達與實踐要求、社會認同的基礎——‘偉大傳統’與核心價值”等三個角度,用社會學視角論述了當代中國社會認同的基礎。七個章節則分別闡述了社會福利、文化多元化、社會意識形態轉型、組織結構、社區建設、中國社會轉型期的階級、全球化等七個方面與社會、分層、民族認同的關系,對中國社會現狀進行系統、客觀的梳理,把社會認同的話題提升到了更高的層面。
從2002年開始,中國人民大學通過組織跨學科課題組研究編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報告》、《中國經濟發展研究報告》、《中國社會發展研究報告》。迄今,年度報告已連續出版六卷。每一卷均包括主旨報告、學科進展、學術視點等幾大版塊,集中論述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等領域較為普遍且受到廣泛關注的重要問題。三大報告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預測”、“中國創新指數”和“中國發展指數”三大發布指數已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學術品牌。
(編輯:王湘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