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新一代智能搜索與推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論證會在立德樓1826報告廳召開。論證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北京大學教授崔斌,清華大學教授馬少平,山東大學教授馬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童詠昕,南開大學教授袁曉潔,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張民,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謝幸,華為泊松實驗室主任曹朝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會議。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出席會議并致辭,會議由校長助理杜小勇主持。
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執行院長、信息學院院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文繼榮,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竇志成、盧斌、張國富,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哲巍,技術帶頭人丁曉東、徐君、趙鑫、嚴睿,技術骨干李德英、金琴、盧衛、李錫榮等來自信息學院、法學院、高瓴人工智能學院的50余名師生參加會議。
鄭水泉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提出,要求中國人民大學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人大師生牢記領袖囑托,正落實建設引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卓越的基礎學科,頂尖的社科學科和創新的交叉學科的發展要求。而人工智能等計算機科學新興領域既是卓越的基礎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創新的交叉學科中起到了連接相關學科的關鍵作用。他表示,期望以該中心為平臺,面向黨和國家重大需求,逐步形成 “可信可控”的智能搜索與推薦研究和產業推廣,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貢獻人大智慧。
文繼榮就中心的建設規劃可行性進行匯報。文繼榮闡述了中國人民大學建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突出優勢,作為“信息技術新基建”,新一代智能搜索與推薦技術旨在服務國家戰略,應對國家重大需求,對互聯網應用的建設、國民的生活以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后,專家組對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場地進行考察,依次參觀了立德樓18層、17層實驗室,地下機房等中心的辦公空間、基礎設施和設備支撐保障平臺。
專家組對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情況進行質詢、討論并形成了評審意見。專家組認為,中心研究任務設置合理,建設目標清晰,研究團隊結構合理,保障條件完備,管理運行機制健全,符合建設要求。專家組同意通過該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計劃任務書論證,建議結合當前大模型技術發展趨勢,完善建設計劃任務書,確保工程研究中心取得實效。
新一代智能搜索與推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立對于提高我國人工智能水平,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具有重要的工程實踐意義。未來,工程研究中心將繼續致力于站位世界一流、服務國家需要,進一步加大高水平學科建設力度,努力產出創新性成果,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提升高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為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