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園里,有這樣一群青年,他們用筆鋒丈量世界、剖解全球發展經緯,用話筒縱論寰宇、叩問天下家國大道——他們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模擬聯合國協會。走進人大模聯的二十年,我們一起探尋青年參與全球治理的無限可能。
從查爾斯河畔到一勺池畔:一場跨越二十年的“全球對話”
2005年春天,一群人大青年來到查爾斯河畔的哈佛大學模擬聯合國大會現場,闡述自己對國際事務的見解。他們向世界發出了人大聲音,也讓更多同學看見了模聯對話全球的魅力。
同年冬天,中國人民大學模擬聯合國協會(以下簡稱“人大模聯”)在一勺池畔成立。82位懷揣世界情懷的學子在人大首屆模擬聯合國大會上圍繞“核彈頭與核材料控制”議題展開思辨,用不同立場的聲音匯聚和平的強音。
(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首屆模擬聯合國大會現場)
(中國人民大學歷屆模擬聯合國大會開幕式現場)
歷經二十載春秋,人大模聯已經成長為國內學術聲譽卓著的高校模擬聯合國社團。
5月9日,人大模聯成立二十周年創新發展論壇暨全球治理青年先鋒行動倡議發布儀式在逸夫會堂第一報告廳舉辦。
來自各方的嘉賓齊聚一堂,為二十歲的人大模聯送上祝福與期望。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官員王玲的賀信跨越重洋,肯定了人大模聯“為青年打開觀察世界的窗口”;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副部長劉凱期許青年“在全球治理的挑戰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擔當者”;中國聯合國協會副總干事王穎點贊《全球治理青年先鋒行動倡議》——“這是中國青年向世界遞出的‘擔當名片’。”
“今天的中國正走向世界中央,而你們,要成為‘國際視野、人類情懷、中國智慧’的踐行者——在模聯會場讀懂‘和而不同’的東方哲學,在真實世界書寫‘天下為公’的青春答卷。”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寄語道。
會場內外的思辨:當青年強音匯入全球治理浪潮
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十屆中國人民大學模擬聯合國大會上,來自全國120余所高校、高中的近400名青年學子圍繞多個國際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從衣食住行的小切口到戰爭與和平的大話題,一場又一場“頭腦風暴”席卷會場。
“人大模聯始終致力于為青年搭建起放眼世界的舞臺與激蕩思想的平臺,與全國高校、高中的青年學子共繪全球治理的藍圖”,人大模聯會長團成員、心理學系2022級本科生梅文洹說,“我們將一如既往傳承‘學術本位’的精神,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智慧和力量。”
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模擬會場,同學們將目光投向“沖突中的糧食安全”這一重要而復雜的主題。學術團隊負責人、國際關系學院2023級碩士生高博源表示:“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糧農組織的作用,盡可能為糧食安全作貢獻;如何盡力調動主權國家積極性,紓解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是我們在會場上所思考、所努力的議題”。
在大會的主新聞中心,代表們激揚文字,聚焦會場實況。“學術團隊給予我們深入而細致的指導,讓我們能夠清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更好地撰寫反映動態、服務決策的稿件。”來自山東大學的孫海馨說。
正是在一次次交流與交鋒中,人大模聯日益成為萬千學子交流成長的舞臺。
從模聯走出的世界:那些“模擬”過的人生,正在真實發生
在人大模聯,“我們”與千萬群“他們”相遇,理想與千萬種現實呼應。
當國際關系學院2012級國際政治專業本科生吳迪在牛津大學國際模擬聯合國大會拿下“最佳代表”時,他不會想到,十年后自己會以教師的身份重新回到母校任教。作為人大模聯走出的“老將”,他總說:“模聯教會我們的,從來不是西裝革履的角色扮演,而是真正把‘他者命運’放進心里的能力。”
(2014年中國人民大學代表團在牛津大學國際模擬聯合國大會的合影(右二為吳迪))
國際關系學院2014級外交學專業本科生龍天敏曾經擔任過人大模聯的副秘書長,回憶起在人大模聯的時光,她分享道:“人大模聯是我擁抱世界的起點。作為國際性學生社團,模聯讓我有機會赴日本和英國參加國際青年交流和模聯會議。在福岡,我看到了多元文化的碰撞與兼容。在牛津,我理解了跨文化溝通的力量和挑戰。這影響了我日后的學業和職業規劃,并使得我最終選擇走向國際傳播領域。”
對于即將從事外交工作的國際關系學院2021級外交學專業本科生韓翀來說,模聯是他職業生涯的起點:“在這里,我們學會站在不同國家的立場理解世界。而未來,我們要讓世界聽見中國的立場。”有一次,為了準備關于戰爭難民議題的決議草案,韓翀查閱了數十份聯合國檔案報告和歷史文件,在激烈的交鋒中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向主席團提交決議草案的那一刻,他體悟到外交工作背后沉甸甸的現實責任:“我們討論的每一項條款、推敲的每一個字眼,在現實中可能關乎無數人的命運。”那場會議之后,他堅定地將外交工作視為自己的人生道路。
從“模擬場”走向“實踐場”,這正是人大模聯二十年堅守的育人密碼。
正如國際關系學院黨委書記張曉京所言,這個以聯合國議事規則為藍本的學生社團,本質上是“培育全球治理人才的舞臺”:青年們扮演不同國家代表,在政策辯論與決議表決中觸摸國際規則的肌理,在立場文件寫作時研習多邊外交的話語邏輯,在危機聯動磋商中體會復雜利益的平衡藝術。
二十正青春:變局之中書寫人大模聯的青年擔當
在“當前全球治理的機遇與挑戰”學術沙龍上,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副教授徐正源的提問引發全場深思——“當前全球治理面臨哪些挑戰?青年該如何破局?”
人大模聯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在人大模聯成立20周年之際,由人大模聯發起、22所高校模擬聯合國社團聯合倡議的《全球治理青年先鋒行動倡議》正式發布。倡議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指引,深度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號召青年做全球治理的參與者、貢獻者與領航者。“讓我們用對話消弭隔閡,用創新應對挑戰,用行動書寫屬于青年一代的全球治理新篇章!”
當第二十屆中國人民大學模擬聯合國大會落下帷幕,屬于人大模聯的下一個20年已經開啟。“批判性思維、跨文化溝通、中國智慧——這是我們走向世界的行囊。”會長團成員、外國語學院2022級西班牙語專業本科生楊冰琪說。人大模聯帶給青年的,是超越單一視角的全局視野,是在分歧中尋找共識的談判智慧,更是將“模擬”中的責任意識轉化為現實行動的勇氣。
從“學術模擬”到“實踐擔當”,人大模聯的二十年是無數青年攜起手來匯聚青春合力的二十年,期待下一個二十年,我們一起以青春之力,筑全球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