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第二屆通州·全球發展論壇18日至20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千年運河河畔,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的千余名外國政要、國際組織代表、駐華使節、知名學者、企業家等應邀而來,共商全球發展,共話人類文明。
通州·全球發展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于2023年創辦。本屆論壇以“構建發展共同體,共創人類新時代”為主題,包括主論壇和11個分論壇。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介紹,論壇旨在創新把握當前全球發展形勢,堅定發展信心、重塑發展理念、探尋發展路徑、共創發展成果,為攜手構建發展共同體提供重要智慧和有益借鑒。
(圖為第二屆通州·全球發展論壇會場(主辦方提供))
論壇期間,中外嘉賓們圍繞“全球智慧治理與人類發展新形態”“‘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構建全球經貿新秩序”“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政黨治理能力與全球南方國家現代化”“新能源與全球氣候議程”“全球糧食體系與安全”等多主題進行深入交流,研討世界面臨的嚴峻挑戰,凝聚合作發展共識。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在論壇上指出,當前,世界多重危機疊加、全球不確定性增多,地區沖突、流行病、氣候變化等危機不斷加劇和擴大,人類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開辟充滿活力的新道路來應對新挑戰。中國正引領全球發展,攜手各國建設一個更具韌性、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的未來,朝著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邁進。
(圖為第二屆通州·全球發展論壇會場專家對話環節(主辦方提供))
“面對貧困、不平等、綠色發展、氣候變化等全球議題,我們需要進一步凝聚共識、加強對話,以理性對抗沖突,以合作謀求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波蘭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科勒德克表示,中國的發展之所以為世界所矚目,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不僅發展自己,也展現出了積極擁抱世界的大國擔當,為全球經濟增長不斷注入新的動力。
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總書記古隆認為,在全球發展面臨多種挑戰背景下,本屆論壇的召開對凝聚各方共識、共建美好世界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在開展南南合作、解決絕對貧困、推動科技創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也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
(圖為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在論壇上致辭(主辦方供圖))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表示,本屆論壇是中國高校首次圍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規劃設計的國際論壇。“我們希望通過舉辦通州·全球發展論壇等一系列高端對話活動,構筑世界各國政界、學界、商界共商共議全球發展戰略問題的高端對話平臺,持續凝聚全球發展共識、激發全球發展信心、匯聚全球發展力量,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向共進、雙向奔赴。”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鄭新業發布了該校最新研究報告《人類2050:人與社會全面發展》。該報告歸納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為全球發展提供的五大經驗,并以學界視角提出世界2050全面發展目標的四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