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全球金融治理改革”論壇舉辦。
本次論壇是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通州·全球發展論壇(2024)的分論壇之一,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與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指出,中國人民大學于2023年創辦通州·全球發展論壇,旨在聚焦全球發展,構筑高端對話平臺,努力為中國與世界的發展實踐提供理論指引和智力支撐。本場分論壇聚焦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對維護全球金融秩序和貨幣體系的穩定與公平,推動全球經濟、貿易和投資等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韓國前總理、第5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國際委員會主任韓升洙表示,多邊主義在塑造全球經濟格局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中國經濟轉型正是多邊主義帶來積極效應的典型案例。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如何改革以美元為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降低非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積累儲備貨幣的必要性,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要點之一。中國應當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努力維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其他多邊國際組織的權威,推進不同形式的國家間的金融合作。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莊毓敏主持致辭及主旨演講環節。她表示,如何改革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是一個重要命題,中國將在國際國內雙循環的背景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加強東南亞區域合作,踐行多邊主義。
隨后,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衛東,中國金融出版社原總編輯郭建偉,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席理事長、上海華瑞銀行董事長曹彤,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長江,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錢宗鑫先后發表主題演講。
陳衛東表示,當前治理體系面臨單邊主義與多邊合作沖突、新興市場與西方國家話語權不匹配、全球治理的公共屬性與西方霸權相矛盾以及美元主導的“制度非中性”問題,因此推動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改革至關重要。
郭建偉表示,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正在向多元化發展,金磚國家需要健全本幣跨境結算體系,人民幣有潛力成為區域錨貨幣。建議建立金磚國家跨境清算平臺、形成本幣自由兌換機制、設立金磚國家聯合基金,以推進金磚本幣使用區域化。
曹彤表示,數字化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要機遇,人民幣應抓住這一機遇,以數字化為動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楊長江表示,全球治理面臨顯著的“治理赤字”問題。中國應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革,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和低碳轉型,維護發展中國家權益。
錢宗鑫認為,高水平金融開放能促進經濟發展,然而金融開放在金融市場一體化、改善資源配置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跨境風險傳播的渠道。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需及時掌握金融風險跨境傳播的時機和程度,確保供應鏈和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