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科是國內哲學教學、科研、咨政和培養高級人才的重鎮,是目前國內高校規模最大、學科配備最齊全、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的哲學學科,產生了新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第一批哲學碩士點和第一批哲學博士點、第一批哲學博士后流動站,被譽為“新中國哲學教育的工作母機”。
一、扎根中國,獨樹一幟,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引領,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哲學問題
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建設,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為創造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哲學思想資源。近年來,以陳先達教授為旗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團隊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主流媒體和學術刊物發表文章200余篇,厚植文化自信的理論基礎、增強文化自信的理論底氣,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擔當意識。
▲ 陳先達教授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發表整版理論文章
二、強基博識,問題導向,遵循哲學學科發展規律,加強哲學教學改革創新探索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推進哲學課程體系改革創新。立足重大教學與科研項目,依托跨學科交叉平臺,凝聚高水平教學與研究團隊,在夯實哲學基礎理論教學與研究的同時,形成跨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促進教學與科研相互轉化。探索具有人大風格、中國特色、國際水準的本碩博一體化哲學人才培養之路。
▲ 探索具有人大風格中國特色、國際水準的本碩博一體化哲學人才培養之路
三、深耕厚植,融會貫通,持續創造學術精品力作,努力建構當代中國哲學知識體系
面向中國問題,擴展國際視野,探究當代中國哲學創新形態。近年來代表性成果有《陳先達文集》14 卷本、《羅國杰文集》6卷本、《夏甄陶文集》6卷本、《方立天文集》12冊、張立文和合學系列論著、李秋零主持編譯《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劉大椿等《中國近現代科技轉型的歷史軌跡與哲學反思》2卷本、吳付來主編《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10卷本、姚新中主編《當代中國哲學創新研究》3卷本、聶敏里主編策勒《古希臘哲學史》6卷本等。
▲ 近年來人大哲學學者代表性成果
四、立足現實,資政育人,加強倫理學和宗教學基地建設,打造社會服務的高地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負責起草《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倡導“以德治國”。近年來與首都文明辦合作開展“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白皮書編制暨文明指數調查研究項目”,開啟道德治理新篇章。受中央統戰部和教育部委托,由哲學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具體實施,先后舉辦十七期愛國宗教界人士研修班,貫徹黨的宗教工作方針,充分發揮愛國宗教界人士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被譽為我國高等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的典范。
▲ 第十六期愛國宗教界人士研修班開班典禮